《资治通鉴》从战国写到五代十国,生动展现了16个朝代1362年历史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故事,可以说是中国政治和文化遗产的“大数据”和“超级案例集”。我们今天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历史先辈们都遇到过、处理过,有经验教训。 作者华杉用“通篇大白话”翻译整部《资治通鉴》,并尽量保留原文的韵味,让人像读小说一样拿起来就放不下。
不可轻易将升职作为奖赏!古代皇帝们的枕边书,今天管理者的工具书!华杉全新力作,资治通鉴突然很好懂!《资治通鉴》从战国写到五代十国,生动展现了16个朝代1362年历史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故事,可以说是中国政治和文化遗产的“大数据”和“案例集”。本书为系列第24册,讲述唐玄宗40年统治时期的历史。公元718年,唐玄宗重用贤臣,励精图治,开创大唐开元盛世。后来,亲小人、远贤臣,崇尚享乐,残杀忠良,引发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张九龄反对唐玄宗把宰相位作为封赏:不可轻易将升职作为奖赏【历史事件】张守珪破契丹有功,唐玄宗想任他为宰相。张九龄进谏:“名器不可轻易授人。张守珪才破契丹,就任命他为宰相,如果尽灭奚、突厥,又拿什么官职来奖赏?”皇帝听从,改拜右羽林大将军,兼御史大夫。【华杉讲透】这是一条重要的管理学原则。钱财奖赏是一次性的,而名器奖赏涉及用人,得慎之又慎,不可轻易将升职作为奖赏。翻开本书,看唐玄宗从英明果断到昏庸怠政,总结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根源!
《资治通鉴》从战国写到五代十国,生动展现了16个朝代1362年历史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故事,可以说是中国政治和文化遗产的“大数据”和“超级案例集”。我们今天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无论是个人的还是国家的,历史先辈们都遇到过、处理过,有经验教训。本书作者华杉用“通篇大白话”翻译整部《资治通鉴》,并尽量保留原文的韵味,让人像读小说一样拿起来就放不下。同时,本书结合历代名家观点,加上华杉本人的点评,讲透《资治通鉴》中对21世纪普通人真正有用的智慧——让人看一遍就会,看完就能用得上。
《资治通鉴》一共写了16个朝代1362年的历史,是中国文化的“超级案例集”。本书用“通篇大白话”让你轻松读懂《资治通鉴》的故事,并用深刻的“华杉讲透”点评,让你领悟历史背后的古人智慧。1、项羽乌江自刎:百战百胜,不如一战而定【历史事件】公元前202年,刘邦率大军将项羽包围在垓下,项羽败走迷路,被农夫骗到沼泽地,他自知跑不掉,对身边人说:“我起兵至今,八年了,身经七十余战,未尝败北,于是称霸天下。今天居然被困在这里!这是天要亡我,非战之罪也!”最终,项羽自刎于乌江边。【华杉讲透】项羽临死还在自夸他的百战百胜。但是,自古的兵法,都厌恶百战百胜。因为,百胜让人骄傲,百战又劳民伤财,所以百战百胜就会导致灭亡,怎么不是“战之罪”呢?而且,你都百战百胜了,竟然还在打,证明你的胜利没有彻底解决问题,这样的胜利毫无意义。2、萧何兴建未央宫:排场就是气场,能震慑天下【历史事件】公元前200年春,萧何负责兴建的未央宫落成。刘邦看见未央宫建得富丽堂皇,非常生气,对萧何说:“天下动荡,战争连年,百姓劳苦。你怎么能把宫殿建得这么奢华?”萧何说:“正因为天下还没安定,人心浮动,所以才要壮丽的宫殿来树立天子的威严。”刘邦转怒为喜。【华杉讲透】当时很多英雄豪杰其实并未顺服刘邦,还在蠢蠢欲动。所以萧何建造华丽的未央宫来震慑天下。让人们在这宫殿下感受到自己的渺小,放弃挑战中央的野心。这也是《孙子兵法》讲的“上兵伐谋”,用兵的最高境界,是伐掉他心里谋划的念头。排场就是气场,气场就是百万雄师。做企业也一样,办公室要有排场,客户才有信心;公司集体活动要有排场,员工才有士气。3、贾谊提出削弱诸侯势力:学习解决问题,不如学习如何避免问题【历史事件】公元前174年,贾谊提出,可以把大诸侯国,分封成多个小诸侯国,以此削弱诸侯势力。可汉文帝没有采纳这个建议,对当时危险的局势采取纵容的态度,终于在他儿子汉景帝手里,酿成了“七王之乱”。直到景帝的儿子汉武帝,才终于采纳贾谊的建议,使诸侯势力逐步瓦解。【华杉讲透】贾谊果然有远见卓识,可惜汉文帝没听他的。这是人性的一大弱点,总是要等事情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才懂得要有所作为。我们可以从中学到三点:一是要提前发现问题,把问题消灭在萌芽状态;二是问题出现后,不光要解决问题,还要进行复盘,看以后如何避免;三是奖励那些避免问题发生的人,而不是只把问题出现后力挽狂澜的人视为英雄。翻开本书,像读小说一样津津有味读懂《资治通鉴》!
席卷中国市场21年的华与华战略营销创意方法!“华与华方法”的只言片语在营销界流传已广,“超级符号”“品牌寄生”等词语也被越来越多的营销人知道、理解和应用。从日化、药品、食品、文具、电器、家居建材,到餐饮酒店、旅游、房地产、农业、工业园区、城市营销、出版、互联网,“华与华方法”进入了当今中国本土商业竞争的各个领域。华与华和不同行业的巨头一起,创造了一个接一个经典案例。2014年,华与华创始人华杉先生初次公开“华与华方法”,并于2016年和2019年进行了修订。2023年正值《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出版十周年之际,我们出版《超级符号就是超级创意(十周年纪念版)》,让大家了解中国本土顶尖的、本质的营销创意方法。翻开本书,了解从中国本土生长出来的传奇营销方法。
《资治通鉴》一共写了16个朝代1362年的历史,是中国文化的“超级案例集”。本书用“通篇大白话”让你轻松读懂《资治通鉴》的故事,并用深刻的“华杉讲透”点评,让你领悟历史背后的古人智慧。田蚡谗言让黄河泛滥23年:领导要会分辨下属说的话【历史事件】公元前132年,黄河决口改道,淹没了南岸十六个郡,汉武帝派十万人前去填堵。而汉武帝的舅舅田蚡,因自己的封地在黄河以北,不但没有遭灾反而收成更好,便利用汉武帝迷信的心理,进言说江河决堤都是天意,不能以人力强行填堵。汉武帝听取了他的建议,放任黄河泛滥23年,民不聊生。【华杉讲透】下属说话,往往先保护自己的利益,然后才为集体着想,毕竟没有私心的人太少了!当领导提出一个问题,下属本能的反应就是,如何回答对我有利,以及如何回答才能迎合领导。所以,领导一定要会分辨下属说的话,首先自己要公正、谦逊,不要错过下属的好建议,也别批评那些说得不好的。最后把大家的意见综合起来,找到最好的处理方法。汉武帝推行“察举制”:领导者的第一职责,是培养新的领导者【历史事件】汉武帝曾多次要求各地推举廉洁孝顺的人才,但执行效果并不好,有些地方,整个郡连一个被举荐的人都没有。于是,公元前128年,汉武帝下诏规定,每年各郡国必须举荐人才。举荐的,受上等赏赐;不举荐的,问罪或免官。如此,“察举制”便成为两汉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华杉讲透】领导者的第一职责,就是培养新的领导者。所以,如果你的手下没有人才辈出,那么你就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者。任何一项事业想要基业长青,都依赖于源源不绝的人才。如果一个领导者,他的部门只能出业绩,不能出人才,就会面临巨大的风险和危机。一旦哪天他不干了,他负责的那部分就会塌陷。李陵投降匈奴:服从命令,比勇敢重要得多【历史事件】公元前99年,汉武帝派李广利率军讨伐匈奴,另派李陵随军押运辎重。李陵不愿跟着李广利,主动请求带五千步兵单独出征,牵制匈奴,不料却被八万匈奴骑兵围攻。经过数日的奋勇拼杀,虽打得匈奴损失惨重,但由于没有后援,又被叛徒出卖,李陵最终兵败,投降匈奴。【华杉讲透】李陵不是一个合格的将领。在草原戈壁上,只带五千步兵,没有战马,没有后援,这样的作战毫无胜算,可侥幸心理却让李陵失去了基本的判断力。另外还有一个管理问题——服从命令,比勇敢重要得多!汉武帝明明给李陵安排了辎重部队的任务,但是他一定要做老大,显示自己的勇猛。这样的人,是组织里不能用的人!带兵不是冲锋陷阵,而是组织管理。如果不服从组织纪律,哪怕结果是好的,那也是凶事。翻开本书,像读小说一样津津有味读懂《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从战国写到五代十国,生动展现了16个朝代1362年的历史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故事,可以说是中国政治和文化遗产的“大数据”和“超级案例集”。我们今天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无论是个人的还是国家的,历史先辈们都遇到过、处理过,有经验教训。本书作者华杉用“通篇大白话”翻译整部《资治通鉴》,并尽量保留原文的韵味,让人像读小说一样拿起来就放不下。同时结合历代名家观点,加上华杉本人的点评,讲透《资治通鉴》中对21世纪普通人真正有用的智慧——让人看一遍就会,看完就能用得上。李牧破匈奴:等待本身就是一种积极行动历史事件:当初赵王派李牧攻打匈奴。李牧连续数年不出战,只是操练兵马、收集情报,匈奴都以为李牧胆怯。公元前244年,李牧觉得时机成熟,果断出兵,一战而定。华杉讲透:李牧之计,在于一战而定。要一战而定,就要创造一战而定的条件。条件不成熟,就不战。很多人以为,等待就是不作为,其实等待本身就是一种积极行动;而不能等,其实才是一种焦虑。一焦虑,就容易乱动作;容易吃亏,还不如不动。王翦伐楚:成事的关键——压倒性投入历史事件:公元前226年,秦始皇让王翦去伐楚,王翦要求60万兵力,而将军李信只要20万兵力。秦始皇认为王翦胆怯,便派李信伐楚,结果大败。秦始皇又来找王翦,王翦依旧要求60万兵力,秦始皇准许,王翦果然大破楚军。华杉讲透:王翦始终要求60万兵力,是因为他懂得成事的关键——压倒性投入。而李信则贪巧求速,以致身败名裂。人们往往想要“多快好省”,即投入很少、回报极多、速度很快、质量还很好,这就是自欺欺人,要上当受骗了。所以,当我们面对投入问题的时候,不管是投入时间还是金钱,我们要问自己的是:我能不能再多投入一点,而不是能不能少投入一点。要尽可能多投入,投入越大,风险越小,我们要的是成功,不是省钱。想省钱的人没出息。秦始皇一统天下:团结不是大家的事,是你一个人的事历史事件: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掉六国,完成统一大业。华杉讲透:六个国家,是无法相互团结的,只能团结在一个国家周围。你拿个大喇叭喊:“大家一定要团结!”有用吗?没用!团结,就必须有一个带头的,你只有自己站出来,愿意承担责任,愿意付出,愿意牺牲,才能把大家团结在你周围。如果六国中有一个这样的国家,那就不是秦国征伐天下,而是两雄逐鹿了。翻开本书,像读小说一样津津有味读懂《资治通鉴》!
这回彻底读懂《孙子兵法》!通俗通透解读经典战例,逐字逐句讲透兵法原意。《孙子兵法》6111字,似乎每个字都艰深玄奥,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其实,只要抓住兵法的根本思想,就会发现处处豁然开朗、字字明明白白。本书作者华杉,研究孙子兵法二十余年;在本书中,抓住兵法根本思想,通过155个经典战例,将《孙子兵法》的原意剖析得详尽透彻。同时援引2000多年来,解读《孙子兵法》的传世注家曹操、杜牧等11人的注解,从不同角度还原兵法原意。全书通俗流畅,精彩纷呈;背水一战、围魏救赵等经典战例,更是讲解得令人身临其境,犹如置身战场上空,看交战双方兵马调动,浴血奋战,在震天的厮杀声中演绎着兵法的深邃思想。翻开本书,直窥《孙子兵法》堂奥,既简单、又深邃、既朴实、又玄妙;开启一场通往智慧的非凡阅读体验。本书在着力讲透兵法原意的同时,尤其针对人们对《孙子兵法》的普遍误读、误解,做了鞭辟入里的详解分析。华杉先生研究《孙子兵法》二十多年,本书的部分内容早已通过各种内部演讲、微博、微信等媒介,在坊间广为流传。
《华杉讲透论语》作者华杉,综合了朱熹、王阳明、曾国藩等先贤的经典阐释,用409篇轻松畅快的解读文章,带你回到2500年前孔子讲道理、讲故事的教学现场,平白如话,亲切有味,读起来毫不费劲。即使你对文言敬而远之,也完全不了解先秦历史,但只要跟着华杉的解读,《论语》就字字明明白白。华杉钻研《论语》三十年,吃透了贯穿始终的“仁”的价值,融汇了历代注家刘宝楠、朱熹、王阳明、曾国藩对《论语》原意的不同解释。正本清源、深入浅出,把《论语》从春秋传承至今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智慧,讲得让你豁然开朗。翻开本书,无比顺畅地逐字逐句读懂《论语》原文,切身体会两千五百多年来,中国人得以修身养性、安身立命的智慧箴言。
《传习录》收录了明代心学大家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系统地反映了阳明心学的内涵,是学习心学不可不读的传世经典。它所阐述的为人处世之道,即使在今天,依然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备受世人推崇。可是多年来,《传习录》对于今人,一直是一个深奥难懂的存在。尽管市面上有一些文白对照本,但书中大量的引文和专有名词,依旧让很多人望而却步。本书作者华杉,研究儒学30多年。他吃透了阳明心学的本义,对于书中讨论的每一句话,他都能详细介绍其出处,再结合历史上众多先贤大儒的观点,条分缕析地把《传习录》讲透。全书语言通俗有趣,论述古今结合,无需半点古文基础,就能让你从思想的源头读懂“阳明心学”。翻开本书,轻松读懂《传习录》中的每句话,透彻理解阳明心学的智慧精髓。
古代皇帝们的枕边书,今天管理者的工具书!《资治通鉴》从战国写到五代十国,生动展现了16个朝代1362年历史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故事,可以说是中国政治和文化遗产的“大数据”和“案例集”。我们今天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历史先辈们都遇到过、处理过,有经验教训。作者华杉用“通篇大白话”翻译整部《资治通鉴》,并尽量保留原文的韵味,让人像读小说一样拿起来就放不下。同时,结合历代名家观点和本人管理经验,讲透《资治通鉴》中对21世纪普通人真正有用的智慧。翻开本书,看南北朝时局风云变幻,学会制管理者必备的优良品格!
《资治通鉴》从战国写到五代十国,生动展现了16个朝代1362年历史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故事,可以说是中国政治和文化遗产的“大数据”和“案例集”。我们今天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历史先辈们都遇到过、处理过,有经验教训。作者华杉用“通篇大白话”翻译整部《资治通鉴》,并尽量保留原文的韵味,让人像读小说一样拿起来就放不下。同时,结合历代名家观点和本人管理经验,讲透《资治通鉴》中对21世纪普通人真正有用的智慧。翻开本书,看南北朝时局风云变幻,学会制管理者必备的优良品格
《资治通鉴》从战国写到五代十国,生动展现了16个朝代1362年历史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故事,可以说是中国政治和文化遗产的“大数据”和“超级案例集”。我们今天遇到的问题和困惑,历史先辈们都遇到过、处理过,有经验教训。 作者华杉用“通篇大白话”翻译整部《资治通鉴》,并尽量保留原文的韵味,让人像读小说一样拿起来就放不下。同时,结合历代名家观点和本人管理经验,讲透《资治通鉴》中对21世纪普通人真正有用的智慧。
《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由北宋司马光主编,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但是一直以来,这本书却因为晦涩难懂,而令人望而却步。本书作者华杉,用大白话轻松解读《资治通鉴》的故事,并用深刻点评,让你领悟历史背后的古人智慧。本书是系列解读丛书的第四本。
孟子,被后世尊称为“亚圣”。他继承并发扬了孔子的思想,进一步把儒学完整化、系统化。他提出的“王道”的治国理想、“性善论”的道德价值、“不动心”的人生境界,都成为了中国文化的思想瑰宝。他的思想与孔子一起,被并称为“孔孟之道”,成为中国儒家道统的源头。本书作者华杉,研究儒学三十多年。他吃透了《孟子》本义,并忠于朱熹、张居正、王阳明等先贤对于《孟子》的经典阐释,用现代人容易理解的语言,深入浅出地为我们进行孟子思想的“正宗”讲解。全书融会古今,通俗有趣,无需半点古文基础,就能把《孟子》读得明明白白,亲切有味。翻开本书,逐字逐句读懂《孟子》原意,直抵2500年儒学源头!
领导者不自用,才能用人!古代皇帝们的枕边书,今天管理者的工具书!华杉全新力作,资治通鉴突然变得很好懂!《资治通鉴》从战国写到五代十国,生动展现了16个朝代1362年历史中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和故事,可以说是中国政治和文化遗产的“大数据”和“案例集”。本书为《华杉讲透〈资治通鉴〉》系列第26册(公元784-812年),主要讲述唐朝安史之乱后,德宗和宪宗励精图治的28年历史。公元784年,唐德宗在奉天下罪己诏,宣布李希烈、田悦、朱滔等人罪过。后联合回纥和南诏,打击吐蕃,营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唐宪宗即位后,勤勉政事,重用贤良,削弱了藩镇势力,史称“元和中兴”。翻开本书,看唐宪宗如何决策用人,实现大唐“元和中兴”!
无需半点古文基础,终于读懂阳明心学!新版全文修订,新增作者再版序。逐字逐句白话讲透传习录《传习录》收录了明代心学大家王阳明的问答语录和论学书信,系统地反映了阳明心学的内涵,是学习心学不可不读的传世经典。它所阐述的为人处世之道,即使在今天,依然对我们的生活有着巨大的指导意义,备受世人推崇。可是多年来,《传习录》对于今人,一直是一个深奥难懂的存在。尽管市面上有一些文白对照本,但书中大量的引文和专有名词,依旧让很多人望而却步。本书作者华杉,研究儒学30多年。他吃透了阳明心学的本义,对于书中讨论的每一句话,他都能详细介绍其出处,再结合历史上众多先贤大儒的观点,条分缕析地把《传习录》讲透。全书语言通俗有趣,论述古今结合,无需半点古文基础,就能让你从思想的源头读懂“阳明心学”。翻开本书,轻松读懂《传习录》中的每句话,透彻理解阳明心学的智慧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