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ěn lái miàn mù
成语注音:ㄅㄣˇ ㄌㄞˊ ㄇ一ㄢˋ ㄇㄨˋ
成语解释:本来:原来的;面目:面貌。原是佛教用语;指人的本性;后比喻人或事物原来的样子。
成语出处:宋 苏轼《老人行》诗:“一任秋霜换鬓毛,本来面目常如故。”
成语例子:这一润色,留传固然留传了,但可惜的是一定失去了许多本来面目。(鲁迅《且介亭杂文 门外文谈》)
成语正音:“本”,不能读作“bèn”。
成语辨形:“本”,不能写作“木”。
成语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用于人与事物。
成语谜语:化装之前
成语感情:本来面目是中性词。
成语繁体:本來靣目
英语:original(real,unmasked) appearance(character)
日语:本来面目
德语:das wahre Gesicht
1、人生的路,自己去书写,生活,就是一种永恒沉重的努力,过去只是经历,现在是尝试,人心是相互的,每条路都是一次冒险,每个地点都是一场奇遇。当你理解了世界的本来面目,依然热爱这个世界,你的生命就会是美丽的。
2、她哭得声嘶力竭,将我极力想忘记的那件悲惨的事情,又重新唤回了我的脑海里。那第一次也许是她第一次在我面前展现的,本来面目也说不定。
3、研究历史,是要弄清过去事情的本来面目,才能温故而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