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ōng chē shàng shū
成语注音:ㄍㄨㄥ ㄔㄜ ㄕㄤˋ ㄕㄨ
组成汉字:公 、车 、上 、书
成语解释:公车:汉代官署名。指举人进京应试。特指入京会试的士人上书言事。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东方朔传》:“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干奏牍。”
成语例子:吴玉章《从甲午战争前后到辛亥革命前后的回忆》:“康有为即曾联络其中的一千余人,举行了著名的‘公车上书’,要求拒合,迁都,变法图强。”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用于政事。
成语感情:公车上书是中性词。
成语繁体:公車上書
1、康有为一开始就篡取公车上书的美名,中学历史课本说到这一段又犯浑了,马关条约激起众怒,是松筠组织官员上书三十一次。
2、他一生为国为民,曾参与“公车上书”,维新失败后赴马来西亚,历经艰苦卓绝的开发,开辟出“新福州”垦殖地,为家乡贫苦农民开辟生存之路,造福一方。
3、十多所高学校一起指责,这就有点像清末的公车上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