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ánglángshàngkǒu

琅琅上口



成语拼音:láng láng shàng kǒu

成语注音:ㄌㄤˊ ㄌㄤˊ ㄕㄤˋ ㄎㄡˇ

组成汉字:

成语解释:琅琅:玉石相击声;比喻响亮的读书声。指诵读熟练、顺口;也指文辞通俗;便于口诵。

成语出处:清 王韬《淞隐漫录》:“自幼即喜识字,授以唐诗,琅琅上口。”

成语例子:但在我自己有记忆的二、三岁时,她已经把唐诗绝句教我暗诵,能诵得琅琅上口。(郭沫若《沸羹集 如何研究诗歌与文艺》)

成语正音:“琅”,不能读作“liáng”。

成语辨形:“琅”,不能写作“朗”。

成语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定语、补语;含褒义。

成语感情:琅琅上口是褒义词。

成语繁体:瑯瑯上口

近义词:抑扬顿挫字正腔圆

反义词:诘屈聱牙

英语:can recite quite fluently(easy to pronounce)

琅琅上口造句更多∨


1、戏剧文学的语言要求明朗动听,琅琅上口,清亮入耳。

2、这首诗读来琅琅上口

3、选择什么样的句式,是根据思想感情的表达需要决定的,前者有气势,读来琅琅上口,后者则形成一种交错美,有一种特殊的表达效果。

成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