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ì kě shā bù kě rǔ
成语注音:ㄕˋ ㄎㄜˇ ㄕㄚ ㄅㄨˋ ㄎㄜˇ ㄖㄨˇ
成语解释:指士子宁可死,也不愿受污辱。
成语出处:语出《礼记 儒行》:“儒有可亲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可杀而不可辱也。”
成语例子:鏊谓谨曰:‘士可杀不可辱。今辱且杀之,吾尚何颜居此。’《明史 王鏊传》
成语用法:作宾语、定语、分句;用于处事。
成语感情:士可杀不可辱是中性词。
成语繁体:士可殺不可辱
近义词:宁死不屈
英语:A scholar may be killed but not be insulted.(A true scholar would choose death before disgrace.)
1、唐僧:妖精,士可杀不可辱,要吃就吃,为何要和贫僧一起洗澡。妖精:唐长老,别误会!不是我下流,而是你太脏,因为本妖恰好是洗洁精。
2、师傅,士可杀不可辱,徒儿若是无法血洗耻辱,与其忍辱偷生苟活于世,倒不如情愿一死百了。
3、刺史大人,士可杀不可辱!什么妖怪,这你也信?只不过是我唐某人臀部已经麻木,没有知觉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