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参见:晦迹,晦迹。
⒈ 见“晦迹”。亦作“晦跡”。谓隐居匿迹。
引南朝 梁 沉约 《郊居赋》:“侨栖仁於东里,凤晦迹於西堂。”
唐 杜甫 《岳麓山道林二寺行》诗:“昔遭衰世皆晦迹,今幸乐国养微躯。”
《剪灯新话·鉴湖夜泛记》:“僕晦迹江湖,忘形鱼鸟。”
清 钮琇 《觚賸·序赋创格》:“陈鹤客,三岛 长洲 人, 崇禎 末为博士弟子有声,国初晦跡授徒。”
⒈ 隐藏行踪,不与人交往。
引唐·杜甫〈岳麓山道林二寺行〉:「昔遭衰世皆晦迹,今幸乐国养微躯。」
1、远乃使贤晦迹和光,潜身间行,入朝求援。
2、显和具陈宜杜门晦迹,相时而动,帝深纳焉。
3、以贤侯才智,只须韬光晦迹,定能从容应付,安保无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