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óng

伏龙


拼音fú lóng
注音ㄈㄨˊ ㄌㄨㄥˊ

繁体伏龍

词语解释

伏龙[ fú lóng ]

⒈  潜伏着的龙。比喻隐居待时的贤者。

⒉  指灶神。

⒊  阴阳家的禁忌日之一。

引证解释

⒈  潜伏着的龙。比喻隐居待时的贤者。参见“伏龙凤雏”。

宋 朱熹 《斋居感兴》诗之六:“伏龙一奋跃,凤雏亦飞翔。”

⒉  指灶神。

宋 洪迈 《容斋四笔·伏龙肝》:“伏龙在,不可移作。所谓伏龙者,灶之神也。”

⒊  阴阳家的禁忌日之一。

明 谢肇淛 《五杂俎·天部二》:“今阴阳家禁忌,可谓极密。一月之中,有月忌、龙禁、杨公忌……咸池、伏龙。”

伏龙造句

1、秦朗说这番话的时候,那可是义正词严的,而且配合秦朗的伏龙桩、龙脉龙气加持,使得他周身都释放出一种“正义凛然”。

2、离堆上建有伏龙观,殿宇三重,巍峨矗立,顺山势逐级升高。

3、伏龙观的左侧是宝瓶口,江水奔腾澎湃,气势磅礴。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成语组词


单字解释


其他相关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