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原为佛家语,比喻彻悟禅理。后比喻彼此心意一致。
⒈ 本指释迦牟尼在灵山会上说法,手持鲜花示众,然众人皆面无表情、不解禅意,只有维摩诃迦叶面露笑容,世尊遂将心法传于迦叶。见《五灯会元·卷一·释迦牟尼佛》。后世以拈花微笑比喻以心传心、参悟禅理的样子。亦可喻为会心或默契之意。
引《镜花缘·第一〇〇回》:「自家做来做去,原觉得口吻生花,他人看了又看,也必定拈花微笑; 是亦缘也。」
⒉ 手拿著花,嘴带著笑意。形容女子的美姿。
引《聊斋志异·卷一·画壁》:「东壁画散花天女,内一垂髫者,拈花微笑,樱唇欲动,眼波将流。」
1、女人何尝不希望节省气力,坐享其成,拈花微笑?但在没有人襄助的时候,只得靠自己。世上所有的人,谁真正想“立”?谁都想“坐”。去问问被环境逼成的女强人。
2、我看着哥出神的发呆,奇怪了,他明明持的是筷子为什么我却会想起拈花微笑这个词呢?哥看着我这般发呆,摇头失笑,拿着筷子敲了一下我的头,“快吃饭,发什么呆!”。
3、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但是,简单来说,一个人平日里闲淡恬静,与世无争,轻声细语,拈花微笑,就可以说是有吃茶的心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