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úntiánzhì

屯田制


拼音tún tián zhì
注音ㄊㄨㄣˊ ㄊ一ㄢˊ ㄓˋ

词语解释

⒈  中国古代利用农民、士兵或商人开垦荒废土地,解决军粮、税粮的制度。始于西汉边塞屯田,三国时曹操实行较完备的屯田制度,收效极大,唐以后各代对屯田称呼不一,元、明、清各代仍称屯田,明代屯田区域最广,清代时屯田渐成民田,军屯亦废。

国语辞典

屯田制[ tún tián zhì ]

⒈  汉代以来,政府利用军队或农民垦种土地,征取收成做为军饷的制度,称为「屯田制」。分军屯、民屯、商屯。

《明史·卷七七·食货志一》:「屯田之制。曰军屯,曰民屯。太祖初,立民兵万户府,寓兵于农,其法最善。」

屯田制造句

1、曹操在建安元年已经开始实行屯田制,进行农战的战略了。

2、据介绍,这个区域在宋代时期隶属于“西关都”,被称为“安武堂”,曾经是演武场;而到了明代,因实行“屯田制”,该区域成为了驻军屯田的军事基地。

3、赵充国创立屯田制,招抚与打击相结合的策略取得成功。


词语组词


成语组词


单字解释


其他相关

词语首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