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面对国君宫门的小墙。一名“塞门”,又称“屏”。臣至此屏,便会肃然起敬。萧通“肃”。比喻内部。
例而在萧墙之内也。——《论语·季氏》
祸起萧墙。
英screen wall facing the gate of a Chinese house —— interior;
⒈ 萧,通“肃”。古代宫室内作为屏障的矮墙。
引《论语·季氏》:“吾恐 季孙 之忧,不在 顓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何晏 集解引 郑玄 曰:“萧之言肃也;墙谓屏也。君臣相见之礼,至屏而加肃敬焉,是以谓之萧墙。”
唐 白行简 《李娃传》:“乃引至萧墙间,见一姥垂白上僂,即 娃 母也。”
⒉ 萧,通“肃”。指垣墙。
⒊ 萧,通“肃”。借指内部。
引《韩非子·用人》:“不谨萧墙之患,而固金城於远境。”
《后汉书·刘虞传》:“明公不先告晓使得改行,而兵起萧墙,非国之利。”
宋 陆游 《德勋庙碑》:“萧墙衅起,羣公喑拱,公则唱勤王復辟之大策。”
郁达夫 《感时》诗:“谋倾孤注终无补,乱到萧墙岂易平?”
⒈ 萧,肃敬。墙,屏风。古代君臣相见的礼节,到屏风之处而更加肃敬。故以萧墙比喻内部或至近之地。
引《论语·季氏》:「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唐·李公佐《南柯太守传》:「衅起他族,事在萧墙。」
1、这位富豪死后,子孙因争夺财產,竟酿成命案,真是祸起萧墙啊!
2、妻子挟带家私出逃,做丈夫的只得叹息说:萧墙之祸,谁料得到呢!
3、封建时代,祸起萧墙的事时有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