⒈ 争辩;争论。诤,通“争”。
⒈ 争辨;争论。諍,通“争”。
引《后汉书·徐防传》:“每有策试,輒兴諍讼,论议纷错,互相是非。”
唐 李白 《赠刘都使》诗:“铜官 几万人,諍讼清玉堂。”
清 陈鳣 《对策》卷五:“然考 汉 时对策,已有諍讼是非者也。”
⒈ 争辩诉讼。也作「争讼」。
引《后汉书·卷一一·刘玄传》:「王莽末,南方饥馑,人庶群入野泽,掘凫茈而食之,更相侵夺。新市人王匡、王凤为平理诤讼,遂推为渠帅。」
1、人有诤讼者,辄丁宁晓以义理,不加绳劾,各自引咎而去。
2、聚落是墟邑,谓歌哭诤讼,有诸喧哗,不及山野为僧居止也。
3、诤讼经官处,怖畏军阵中,念彼观音力,众怨悉退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