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吊:悬着;不塌实。心和胆好像悬起来;不塌实。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成语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17回:“众僧闻得此言,一个个提心吊胆,告天许愿。”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比喻既有情致,又有胆识(旧小说多用来形容能文能武的才子)。
成语出处:元 吴莱《寄董与几》诗:“小榻琴心展,长缨剑胆舒。”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见“惊心破胆”。
成语出处:茅盾《子夜》:“他来上海也已经有两三天了,然而在前线炮火中的惊心裂胆,以及误陷入敌阵被俘那时候的犹疑委屈,还不曾完全从他脑膜上褪去。”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异常恐惧。
成语出处:《四游记·萧后吕客谈兵》:“仗臣平生所学,排上南天七十二阵,宋之君臣,必茫然莫知,将碎心裂胆,无计所出矣。”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谓内心十分震惊、恐惧。
成语出处:汉·王符《潜夫论·三式》:“故凡欲变风改俗者,其行赏罚也,必使是惊心破胆,民乃易视。”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见“开心见诚”。
成语出处:沙汀《困兽记》:“由于眼前田畴对于孟瑜表示出来的爱情,尤其是他那种开心见胆的热忱。”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抠:挖。把心胆都挖出来。形容待人诚心诚意。
成语出处:曾朴《孽海花》第四回:“罪过!罪过!照这种抠心挖胆的待你,不想出在堂名中人。”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亦作“同心合胆”。心志一致。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郑太传》:“不肯同心共胆,与齐进退。”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见“同心共胆”。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八十八回:“若丞相肯放回去,就当招安本部人马,同心合胆,方可归顺。’”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比喻非常胆大。
成语出处: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第三折:“老元帅!我有熊心豹胆,怎敢掩藏着赵氏孤儿。”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人的意志坚定。
成语出处:明·贾仲名《萧淑兰》第二折:“秀才每自古眼睛馋,不似这里忒铜心铁胆。”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同“吐肝露胆”。
成语出处:宋·朱熹《答刘季章书》:“日用之间,应事接物,直是判断得直截分明,而推以及人,吐心吐胆,亦只如此,更无回互。”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犹剖心析肝。形容掬诚相示。
成语出处:宋·司马光《辞修起居第三状》:“且臣前后所陈,剖心析胆,莫非恳到,而朝廷弃置其言,曾不之省,是不以情实待臣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成语出处: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23回:“又恐你在深山穷谷被虎狼所伤,使为娘的悬心吊胆,废寝忘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十分忠诚。
成语出处:清 李渔《比目鱼》:“我闻得慕容兵道是个忠心赤胆的人,未必就肯投降。”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呕:吐。形容费尽心血,历尽艰辛。
成语出处: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隐秀》:“呕心吐胆,不足语穷;锻发炼年,奚能喻苦?”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倾心:竭尽忠诚。形容待人竭尽诚心。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2回:“次日又排筵宴,各各倾心露胆,讲说平生之怀。”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比喻痛快地说出了心里话。
成语出处:元 李行道《灰阑记》第二折:“我每买不转的,都是倾心吐胆说真实话。”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毫无顾虑。
成语出处:《何典》第七回:“赶茶娘只道师姑为女子所做,既然修行念佛,自当谨守清规;故放心托胆,打发女儿去。”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十分害怕或担心。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12回:“我们在这里也是惊心吊胆。”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惊:惊吓;掉:恐惧,战栗。形容十分害怕或担心。
成语出处:章炳麟《新方言·释言》:“今人言惧犹曰惊心掉胆。”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悼:战栗。形容恐惧到极点。
成语出处:清 章炳麟《新方言 释言》上卷:“今人言惧,犹曰惊心悼胆。”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