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解释:形容次数很多。番:次数;遍数。
成语出处: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八回:“三番五次,缠的老和尚急了,说道:‘你是何处光棍,敢来闹我们!’”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载:年。指三五年。形容不很长的几年时间。
成语出处:元 杨文奎《儿女团圆》第二折:“也须知俺这三年五载,看看衰迈,还有甚精金响钞,暗暗藏埋。”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泛指名山;也指各地。
成语出处:清 曹寅《舟中望惠山举酒调培山》:“三山五岳渺何许?云烟汗漫空竛竮。”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我们古代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三皇指燧人、伏羲、神农;五帝指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
成语出处:先秦 庄周《庄子 天运》:“故夫三皇五帝之礼法度,不矜于同而预于治。”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指我国封建时代统治阶级提倡的伦理道德。三纲;即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即仁、义、礼 、智、信。
成语出处: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何晏集解:“马融曰:‘所因,谓三纲五常也。’”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见“三汤两割”。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80回:“众人祭毕,陈敬济下来还礼,请去卷棚内三汤五割管待出门。”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三台:汉朝的尚书(中台)、御史(宪台)、谒者(外台),泛指大臣;五马:用五匹马驾车,借指太守。泛指达官显宦。
成语出处: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第22首:“足下三台五马,宦马之后,丞宜百首同归,早践结邻之约。”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旧时形容祭品丰盛。后来也形容食物美好。
成语出处:元 高明《琵琶记 蔡公逼伯喈赴试》:“三牲五鼎供朝夕,须胜似啜菽并饮水。”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①指东南方的三条江与太湖流域一带的湖泊。②江河湖泊的泛称。
成语出处:战国·鲁·尸佼《尸子》下卷:“取玉甚难,越三江五湖,至昆仑之山,千人往,百人反,百人往,十人反。”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相传为我国最早的古籍。
成语出处:《左传·昭公十二年》:“是能读《三坟》、《五典》、《八索》、《九丘》。”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三个一群,五个一伙。
成语出处:唐·李白《采莲曲》:“岸上谁家游冶郎,三三五五映垂杨。”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比喻用尽心思,多方猜测。
成语出处: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24回:“老娘也不消得三智五猜,只一智便猜个十分。”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见“三贞九烈”。
成语出处:夏衍《上海屋檐下》第一幕:“你要他三贞五烈,这不是太……”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三两句话。形容言语十分简短。
成语出处: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7回:“那知一想,才觉长篇累牍,不合体裁,三言五语,包括不住,一时竟大为起难来。”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多次。
成语出处:元·戴善夫《风光好》第一折:“太守何故三回五次侮弄下官,是何道理?”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形容捆绑结实。
成语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51回:“四爷赶上一步,就势按倒,解他腰带,三环五扣的捆了一回。”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相传古代统治者设三老五更,以尊养老人。
成语出处:《礼记·文王世子》:“遂设三老五更,群老之席位焉。”《乐记》:“食三老五更于大学。”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再三地命令和告诫。令:命令。申:说明。
成语出处:西汉 司马迁《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约束既布,乃设鈇钺,即三令五申之。”
详细解释
成语解释:泛指差错。常指意外的事故。
成语出处:清 曾朴《孽海花》第22回:“要有什么三差五错,那事情就难说了!”
详细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