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尘土面,一洗向清流。山与人相见,天将水共浮。
落霞渔浦晚,斜日橘林秋。信美仍吾土,如何不少留。
归省过太湖。明代。王鏊。十年尘土面,一洗向清流。山与人相见,天将水共浮。落霞渔浦晚,斜日橘林秋。信美仍吾土,如何不少留。
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王鏊。王鏊(1450—1524)明代名臣、文学家。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汉族,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诵其文,成化十一年进士。授编修,弘治时历侍讲学士,充讲官,擢吏部右侍郎,正德初进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博学有识鉴,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长语》。
西禅院竹。宋代。梅尧臣。古寺带修冈,青葱万竿玉。春梢长旧林,夏雨湿新绿。幽禽啸呼杂,晚照阴晴续。解带欲忘归,壶觞欢自足。
大刀行。近现代。陈仁德。寇氛东来何猖獗,神州陆沉天柱折。一夕烽火遍地燃,映红卢沟桥上月。雄狮怒吼气如山,百万义军出边关。慷慨高歌大刀曲,不灭倭寇誓不还。旌旗猎猎日色微,台儿庄上战火飞。枪炮齐鸣风云变,鬼哭狼嚎势可危。家园转眼成焦土,尸骸枕籍讵可睹。男儿裂眦仰天号,横刀顿作冲冠怒。为国尽忠掏肝肺,阵前挺出敢死队。三尺刀锋闪寒光,要劈鬼子头颅碎。队长姓李名宗岱,家本山东烟台外。十九学得武艺成,北方军校少壮派。是时风静天渐黑,奇兵未许鬼神测。忽如猛虎下山来,大刀翻飞齐杀贼。宗岱举刀独高呼,宁死不做亡国奴。左砍右劈入敌阵,刀光闪处血模糊。中有一倭剑出鞘,八格牙鲁哇哇叫。两刃交锋斫有声,生死瞬间信难料。勇士腾起作鹰姿,淩空舞刀似电驰。一声咔嚓魂已断,污血飞溅湿戎衣。归罢无暇论战功,又闻村前炮声隆。大刀未磨甲未解,重上战场挫敌锋。天际漫漫走黄埃,敌弹隔阵忽飞来。一目中弹穿耳出,肝脑涂地何壮哉。壮哉大难竟不死,辗转救治三千里。陪都新闻传纷纷,独目虎将名遐迩。丈夫所思在战场,岂甘伤残久卧床。起望中原烽烟远,壁上大刀夜生芒。挥毫疾书坚请战,独目犹堪赴国难。报仇雪恨死不辞,何况手足尚强健。库部恤金八百两,分文不受充军饷。临行击楫誓中流,大刀一曲再三唱。沙场重到战犹烈,阵前白骨纷如雪。八年圣战不寻常,河山寸寸皆是血。壮士百战终凯旋,解甲结庐字水边。六十馀年如一梦,梦中大刀犹蹁跹。英雄老去人不识,小巷深处独栖息。惟有年年胜利日,倚杖犹能话往昔。我仰英名如传奇,何幸一瞻松鹤姿。头上点点弹痕在,想见当年血战时。为我重唱大刀歌,忽如黄河乍扬波。豪气不减出征日,令我慨然泪滂沱。
三月十五夜泊彭蠡同于丕登大鸡山。清代。陆耀遹。番湖一碧澄不流,旧山明月随行舟。清光四垂天宇净,水气凛凛寒于秋。乍入盘涡棹声扴,近岭回波尽圆折。布帆落处水禽啼,十里平沙踏晴雪。孙郎济胜天下稀,猿臂引我登危矶。天风吹入倏飘举,衫影欲逐岩云飞。山中露寒夜萧爽,缘山有径披榛上。崖回岛侧穷攀跻,天半惟闻屐声响。兴尽重寻下渚船,登山临水总堪怜。月明欲去无乡梦,斜倚孤篷枕肘眠。
病中即事十五首 其八。宋代。赵蕃。蒲柳望秋衰,风霜况此时。人今非少壮,病祇益清羸。几诵立名语,频哦看镜诗。浮生那足恃,迅景不容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