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随征路二旬馀,笑指前山别老夫。却到前山心未了,西风灯烛两踟蹰。
濛里驿呈送行诸友。明代。陈献章。相随征路二旬馀,笑指前山别老夫。却到前山心未了,西风灯烛两踟蹰。
(1428—1500)明广东新会人,字公甫,号石斋,晚号石翁,居白沙里,学者称白沙先生。正统十二年,两赴礼部不第。从吴与弼讲理学,居半年而归。筑阳春台,读书静坐,数年不出户。入京至国子监,祭酒邢让惊为真儒复出。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检讨,乞终养归。其学以静为主,教学者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兰溪姜麟称之为“活孟子”。又工书画,山居偶乏笔,束茅代之,遂自成一家,时呼为茅笔字。画多墨梅。有《白沙诗教解》、《白沙集》。...
陈献章。(1428—1500)明广东新会人,字公甫,号石斋,晚号石翁,居白沙里,学者称白沙先生。正统十二年,两赴礼部不第。从吴与弼讲理学,居半年而归。筑阳春台,读书静坐,数年不出户。入京至国子监,祭酒邢让惊为真儒复出。成化十九年授翰林检讨,乞终养归。其学以静为主,教学者端坐澄心,于静中养出端倪。兰溪姜麟称之为“活孟子”。又工书画,山居偶乏笔,束茅代之,遂自成一家,时呼为茅笔字。画多墨梅。有《白沙诗教解》、《白沙集》。
和叶参之过东林废院 其三。明代。高攀龙。城头曾筑小方台,四望长空万象恢。今日荒墟惟草色,春风依旧有情来。
题开元王孙挟弹图。元代。杨维桢。开元少年意气雄,任侠不数陈孟公。文犀束带鹄被小,骄马飒踏如飞龙。侧身仰望目瞿瞿,为有流莺在高树。两骑联翩未敢前,看送金丸落飞羽。白头乌啄延秋门,渔阳尘起天地昏。珊瑚宝玦散原野,空令野客哀王孙。平原公子五色笔,俗史庸工俱辟易。写成图画鉴兴衰,未必奢淫不亡国。
杂诗四首 其三。元代。李孝光。北林有秋声,夜静独先闻。寒暑迭相谒,万物何芸芸。深坐百忧息,仰见孤飞云。嗟予亦有念,谁哉致夫君。
龙山吟走笔和陈冕 其一。明代。陈献章。龙山气魄小终南,行者何年住此庵。黄云道人飞两脚,也到白龙天际岩。
寄余元明。宋代。王之道。对月令人忆子年,别来重见望舒圆。閒中情性南无界,物外光阴小有天。连喜得官如得句,惯看乘马似乘船。朝回共醉知何日,准拟春衣当酒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