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声宜远听,入夜对支公。断续来方尽,潺湲咽又通。
何年出石下,几里在山中。君问穷源处,禅心与此同。
宿深上人院听远泉。唐代。李端。泉声宜远听,入夜对支公。断续来方尽,潺湲咽又通。何年出石下,几里在山中。君问穷源处,禅心与此同。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李端。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醉轩。明代。谢一夔。伊人美风流,襟度殊潇洒。陶然天地间,日日竞杯斝。长鲸吸百川,银潢恣倾泻。籍糟枕曲余,不至刘伶下。举世皆醉徒,谁为独醒者。酣来卧轩中,忘情向林野。
与老禅诸上人同游鼓山灵源洞。宋代。李弥逊。茶瓯唤起清昼眠,涧松岩竹谈幽禅。秋曦忽随壮士臂,暮景已入诗人肩。尘缘咄咄鱼吞饵,胜呈堂堂驹着鞭。屐齿欲回还小立,隔溪明灭见江船。
暨阳怀古二十三首 其十九 九里山。清代。缪徵甲。江阴障各郡,江海之要冲。胜国遇倭乱,忆在嘉靖中。豺狼逞荼毒,居民惧汹汹。我邑仁父母,鹤洲钱令公。登陴集义勇,斩获屡奏功。贼自无锡至,桀石来相攻。三箭贼大却,公亦中贼锋。杨吴二团长,蔽公股血红。吴死公亲祭,哭声振苍穹。翼日战华墅,蹙贼贼势穷。复合常熟寇,三千围门东。兵备王崇古,坐视孤城凶。公以死自誓,印衣表孤忠。狼兵先遁走,陷公所乘骢。易马裹创战,杀气流白虹。同时死难者,陈金邢郭从。时天大雷雨,昼晦吹腥风。崇古奏不实,蔽此捍禦功。赠恤需后命,天道非梦梦。嗣有梦公者,执戟抨长弓。贼来旋却走,胆落神听聪。睢阳终杀贼,毅魄为鬼雄。至今九里山,云气常濛濛。
望舍弟消息。元代。王恽。忆弟居穰县,嗟予宦建阳。三书曾未报,一别谩相望。喜信占晨鹊,清吟梦夜床。残年能几许,长与汝参商。
正月十五夜。清代。郑孝胥。一街寒月光如水,七十老翁夜独醒。回首年华无觅处,漫从文字乞馀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