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危兼采药,渡水又登山。独与高僧去,逍遥落日间。
渐看闾里远,自觉性情闲。回首知音在,因令怅望还。
与萧远上人游少华山寄皇甫侍御。唐代。李端。寻危兼采药,渡水又登山。独与高僧去,逍遥落日间。渐看闾里远,自觉性情闲。回首知音在,因令怅望还。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李端。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颂古四首 其三。宋代。释昙贲。带雪含霜半倚篱,横斜影里露仙姿。前村昨夜春来了,竹屋老僧犹未知。
七夕。明代。卢龙云。海宇新生昨夜秋,更当今夕望牵牛。时还三伏凉初至,天为双星暑渐收。千里金风旋树底,一弯银月在云头。为桥浃岁知良会,停杼深更破独愁。羁客异乡聊问夜,佳人何处共登楼。长生殿里徵歌管,百子池边侍冕旒。儿女双针随俗胜,江山一舄为谁留。巧心未向天孙乞,拙政空先万众忧。海静已逢丹燧息,天清时见紫云浮。步檐转觉炎蒸尽,倚杖徐看大火流。无限赏心羁簿领,可怜秋色远沧洲。何时风月归谈麈,廖廓同为汗漫游。
杭州歌 其七。明代。区大相。土风元比汴京和,花石何如艮岳多。传道先朝游幸日,六桥芳草翠华过。
赠韩德真诗。魏晋。曹摅。时不久留。日月其除。玄景蹉{拖扌=?}。忽沦桑榆。惜此寸阴。念彼白驹。昔齐骥踪。今则异涂。我顿吴坂。子亨天衢。尔足既骏。尔御亦殊。顾我驽蹇。能不踟蹰。取譬草木。假喻龙鱼
孝宗皇帝挽歌词。宋代。朱熹。精一传心妙,文明抚运昌。乾坤归独御,日月要重光。不值亡胡岁,何由复汉疆。遽移丹极仗,便上白云乡。九有哀同切,孤臣泪特滂。讵因逢舜日,曾得厕周行。但忆彤墀引,频趋黼坐旁。衮华叨假宠,缟素识通丧。似有盐梅契,还嗟贝锦伤。戴盆惊委照,增秩待行香。手疏摅丹悃,衡程发皂囊。神心应斗转,巽令亟风扬。未答隆儒厚,俄闻脱蹝忙。此生知永已,没世恨空长。内难开新主,遄归立右厢。因山方惨澹,去国又怆惶。疾病今如许,形骸可自量。报恩宁复日,忍死续残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