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李端。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
次韵余秀才 其一。明代。庄昶。门墙不外千桃李,涧谷谁甘一蕨薇。足底烟霞宜我未,竹间香采是梅非。云开万里天无意,海放孤槎我有归。阁寄紫虚年五百,铁筇扶路此通微。
濠畔偶成 其四。唐代。全祖望。夜来香以夜来甜,郎若夜来香更添。只恐不来孤负甚,望穿花影动前檐。
使日杂诗 其二十二。清代。郑孝胥。骨肉凋零换劫灰,兴亡万状祇馀哀。仰天读忆儿时事,满眼波涛更不回。
寄范丈景仁。宋代。苏辙。京城冠盖如云屯,日中奔走争市门。敝裘瘦马不知路,独向城西寻隐君。隐君白发养浩气,高论惊世门无宾。欣然为我解东阁,明窗净几舒华茵。春天雪花大如手,九衢断绝愁四邻。平明熟睡呼不觉,清诗渌酒时相亲。我兄东来知东武,走马出见黄河滨。及门却遣不得入,回顾欲去行无人。东园桃李正欲发,开门借与停车轮。青天露坐列觞豆,落花飞絮飘衣巾。留连四月听鹖鴂,扁舟一去浮奔浑。人生聚散未可料,世路险恶终劳神。交游畏避恐坐累,言词欲吐聊复吞。安得如公百无忌,百间广厦安贫身。
怀蔡大美江行戏柬。清代。施闰章。作客归无计,应知梦草堂。浮名驱策远,小妇别离长。江路多春雨,山村易夕阳。牡丹开太早,不及共君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