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古壮士,甚感漂母情。
而况我同气,由来恩爱并。
一朝遭世患,舍之以徂征。
惟当欲去时,涕泗下交倾。
荏苒岁年莫,两鬓各星星。
每念焚须事,怛焉心内惊。
老去成飘荡,所志在偷生。
顾往申申詈,詈我久远行。
我欲喻中怀,独有弦歌声。
弦歌清且悲,一鼓泪已零。
再鼓三叹息,四座不忍听。
可随晨风去,长跪陈素情。
念姊。元代。戴良。淮阴古壮士,甚感漂母情。而况我同气,由来恩爱并。一朝遭世患,舍之以徂征。惟当欲去时,涕泗下交倾。荏苒岁年莫,两鬓各星星。每念焚须事,怛焉心内惊。老去成飘荡,所志在偷生。顾往申申詈,詈我久远行。我欲喻中怀,独有弦歌声。弦歌清且悲,一鼓泪已零。再鼓三叹息,四座不忍听。可随晨风去,长跪陈素情。
(1317—1383)元明间浦江人,字叔能,号九灵山人,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戴良。(1317—1383)元明间浦江人,字叔能,号九灵山人,又号云林。通经、史百家暨医、卜、释、老之说。初习举子业,寻弃去,学古文于黄、柳贯、吴莱。学诗于余阙。元顺帝至正十八年,朱元璋取金华,召之讲经史。旋授学正。不久逃去。顺帝授以淮南江北等处儒学提举。后避地吴中,依张士诚。见士诚将败,挈家泛海,抵登、莱。欲行归扩廓军,道梗,侨寓昌乐。元亡,南还,变姓名,隐四明山。明太祖物色得之,召至京师,试以文,欲官之,以老疾固辞,忤旨。逾年自杀。良为诗风骨高秀,眷怀宗国,多磊落抑塞之音。有《九灵山房集》。
句。宋代。张伯淳。瘦筇支彳亍,狭路写之玄。才从国子先生出,曾是分司御史来。一廉宜得能官誉,垂去还如始至时。曾观海者难为水,自出山来无此游。幕中颇见此客不?江左喧传某掾来。
奉题伯父双峰樵隐四首 其二。元代。杨载。石树盘根瘦,沙溪激浪清。竹间看犊卧,木末见人行。穑事常分力,樵歌辄和声。从来携杖处,不碍白云生。
偈颂七十六首 其十四。宋代。释子益。昨日雨,今日晴。桃花开口笑,无处觅灵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