腮肥节脑瘦,蕲水长笛材。洛阳袁氏坞,此竹旧移来。
雪霰饱已久,窍星谁为开。与君作龙吟,吹发江南梅。
张仲通追赋洛中杂题和尝历览者六章 其六 蕲竹。宋代。梅尧臣。腮肥节脑瘦,蕲水长笛材。洛阳袁氏坞,此竹旧移来。雪霰饱已久,窍星谁为开。与君作龙吟,吹发江南梅。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下第寄知己。唐代。曹邺。长安孟春至,枯树花亦发。忧人此时心,冷若松上雪。自知才不堪,岂敢频泣血。所痛无罪者,明时屡遭刖。故山秋草多,一卷成古辙。夜来远心起,梦见潇湘月。大贤冠盖高,何事怜屑屑。不令伤弓鸟,日暮飞向越。闻知感激语,胸中如有物。举头望青天,白日头上没。归来通济里,开户山鼠出。中庭广寂寥,但见薇与蕨。无虑数尺躯,委作泉下骨。唯愁揽清镜,不见昨日发。愿怜闺中女,晚嫁唯守节。勿惜四座言,女巧难自说。
四月雨 其二。清代。林旭。江南雨熟梅初黄,淮北雨冷川涨长。人言日发二三尺,盐船衔尾还两塘。故园大水年年汹,昔日儿童那知恐。夜半官河浸入庭,起抱花盆垫书笼。
奉和圣制花萼楼下宴应制。唐代。张说。万心翘乐宴,三舍缓昌时。山接夏云险,台留春日迟。节移芳未歇,兴隔赏仍追。醉后传嘉惠,楼前舞圣慈。皇恩与时合,天意若人期。故发前旬雨,新垂湛露诗。
庚戌书事。清代。边浴礼。帛书牛腹术堪惊,采药虚传海上行。岂有禁方贻扁鹊,共欣阴道授容成。触邪直指真名士,执法云司少定评。太息诸公俱富贵,又从富贵学长生。
题真继翁司令新居二首·听雨楼。宋代。刘克庄。共极堂中听雨楼,谁知华扁有源流。追攀应物并和仲,友爱全真与子由。老监情尤种冢嗣,放翁语亦本前修。文忠百世之标准,更向韦苏以上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