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出屡更郡,人皆望酒壶。
俗情难可学,奏记向来无。
贫贱常甘分,崇高不解谀。
虽然门馆隔,泣与众人俱。
闻高平公殂谢述哀感旧以助挽歌三首。宋代。梅尧臣。一出屡更郡,人皆望酒壶。俗情难可学,奏记向来无。贫贱常甘分,崇高不解谀。虽然门馆隔,泣与众人俱。
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梅尧臣。梅尧臣(1002~1060)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汉族,宣州宣城(今属安徽)人。宣城古称宛陵,世称宛陵先生。初试不第,以荫补河南主簿。50岁后,于皇祐三年(1051)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所注为孙子十家著(或十一家著)之一。有《宛陵先生集》60卷,有《四部丛刊》影明刊本等。词存二首。
题笠泽金伯祥横山墓所之瞻云轩。元代。成廷圭。踞湖之上几千尺,下有沧波通笠泽。百年华屋与荒邱,两地相望泪沾臆。亲殁知几年,抱痛如一日。孤云飞处最关情,漠漠愁魂招不得。魂之来兮云下垂,月落分明见颜色。魂之去兮云亦空,歘忽消沈竟无迹。悠悠飞去复飞来,孝子之心岂终极。我家扬州好墓田,老作江南未归客。天涯芳草又春深,梦里还家作寒食。
寄题西园。宋代。蒋堂。西园昔日多游從,回流屡泛户酒空。前亭后亭草茵软,晓景晚景烟岚融。角巾萧洒竹林际,履綦来往花际中。时方偃蕃适四体,不料游宦如孤蓬。数移五马临大屏,几怅二毛成老翁。昨去邻封亦甚迩,祇限一水无由通。锦城此举又远适,流觞雅会何时同。钱塘山色望不见,稽山况在钱塘东。
题福清县署。明代。叶梦熊。阔地观天天更阔,高山看天天又高。大人眼界游天外,看到浮云及羽毛。
病起二首 其二。清代。王季珠。文房还怕坐,旧业岂空抛。匣墨坚于铁,盆花乱似茅。唐娥蚕伏茧,王猛虱扪巢。胃气方苏醒,秋菘抵盛殽。
中春亭雪夜寄西邻韩李二舍人。唐代。武元衡。广庭飞雪对愁人,寒谷由来不悟春。却笑山阴乘兴夜,何如今日戴家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