邺下风流在晋多,壮怀犹见缺壶歌。
风云若恨张华少,温李新声奈若何。
论诗三十首·其三。金朝。元好问。邺下风流在晋多,壮怀犹见缺壶歌。风云若恨张华少,温李新声奈若何。
元好问认为西晋诗坛中继承了建安文风的有不少,建安风骨的影响还是比较大(“壮怀犹见缺壶歌”),但也有了“儿女情多,风云气少”(钟嵘评张华诗语)的诗歌。建安风骨是元好问所肯定的诗歌风格,所以他以张华为例,认为张华虽然以其诗绮靡婉艳,文字妍冶而名高一时,但是缺乏豪壮慷慨之气,至于到了晚唐的温庭筠、李商隐,更是儿女情长,风格婉约。“奈若何”句表明了元好问对绮靡文风的不满情绪,对诗歌绮靡文风的发展的认识。
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元好问。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元好问过继叔父元格;七岁能诗,十四岁从学郝天挺,六载而业成;兴定五年(1221)进士,不就选;正大元年(1224 ),中博学宏词科,授儒林郎,充国史院编修,历镇平、南阳、内乡县令。八年(1231)秋,受诏入都,除尚书省掾、左司都事,转员外郎;金亡不仕,元宪宗七年卒于获鹿寓舍;工诗文,在金元之际颇负重望;诗词风格沉郁,并多伤时感事之作。其《论诗》绝句三十首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颇有地位;作有《遗山集》又名《遗山先生文集》,编有《中州集》。
中秋日菊盛开。宋代。家铉翁。天宇高寒露欲零,城头月色正亭亭。诸公定有惊人句,施与波神月下听。
次夏提学韵二首 其一。明代。李东阳。诗家馀韵远相沾,不见高轩驻短檐。花落每教空扫径,客来长为误窥帘。僧门漫说三生改,人世难逢四美兼。若遣锦囊随綵笔,草堂风月价须添。
送林以乘赴任江西佥宪。明代。蒋山卿。先帝昔巡幸,小臣同上书。事危攀折槛,情切止乘舆。未得陈丹悃,空令伏玉除。天心那可问,皇怒竟何如。氛雾昏霾久,雷霆震击余。伤魂逮囹圄,鞭血溅衣裾。半刺犹怜尔,孤游孰起予。联翩嗟去国,萧索苦虽居。圣哲临宸极,清明开太虚。王纲重照洗,奸孽尽诛锄。紫诏恩初降,苍生愤始摅。逐臣皆见召,旧故复相於。禁闼还通籍,官曹并直庐。感时唯涕泪,叹逝重欷歔。从宦心俱懒,求名术本疏。只应旅进退,敢望独吹嘘。翻怪无鸣鹤,堪怜似戏狙。十年才易组,六月便驱车。去作长途别,行将大暑袪。凉云停碧树,渌水泛红渠。南国秋风早,西江白露初。霜威迎獬豸,月令改蟾蜍。世路多欹侧,斯文有卷舒。身须混泾渭,誉欲等璠玙。霄汉看鹰隼,江湖觅鲤鱼。与君生死分,分手一踌蹰。
即事十二首 其二。宋代。李光。青鞋踏遍海边沙,叶暗槟榔树树花。蜑子也能留客坐,旋添活火待煎茶。
阮郎归 山市樵歌。元代。沈禧。烟蓑雾笠担随肩。斧柯腰下悬。生涯只在白云边。观棋曾遇仙。忘世虑,断尘缘。逍遥傲葛天。醒时一曲醉时眠。风清月正圆。
秦处度与一上人同宿密庵处度为一画断崖枯木。宋代。吕本中。小庵无客亦无毡,遂有高人借榻眠。一夜西风撼枯柳,不知春在石崖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