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谷初无路,山蹊九折回。紫庭藏玉室,碧落抱琼台。
溪流人闲见,桃花源上开。只应有仙骨,得到洞天来。
洞霄宫 其二。宋代。钱景谌。入谷初无路,山蹊九折回。紫庭藏玉室,碧落抱琼台。溪流人闲见,桃花源上开。只应有仙骨,得到洞天来。
杭州临安人。钱惟演孙。登进士第。初赴开封解试,王安石誉其文于公卿间,遂执弟子礼。尝言青苗、助役之法利少害多,他日必为民患。安石为相,欲令其治峡路役书,且委以戎、泸蛮事。景谌请择知兵爱人者,安石大怒,遂与之绝。神宗熙宁末,从张景宪辟知瀛州,终身为外官,仕至朝请郎卒。...
钱景谌。杭州临安人。钱惟演孙。登进士第。初赴开封解试,王安石誉其文于公卿间,遂执弟子礼。尝言青苗、助役之法利少害多,他日必为民患。安石为相,欲令其治峡路役书,且委以戎、泸蛮事。景谌请择知兵爱人者,安石大怒,遂与之绝。神宗熙宁末,从张景宪辟知瀛州,终身为外官,仕至朝请郎卒。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放鹤亭记。宋代。苏轼。 熙宁十年秋,彭城大水。云龙山人张君之草堂,水及其半扉。明年春,水落,迁于故居之东,东山之麓。升高而望,得异境焉,作亭于其上。彭城之山,冈岭四合,隐然如大环,独缺其西一面,而山人之亭,适当其缺。春夏之交,草木际天;秋冬雪月,千里一色;风雨晦明之间,俯仰百变。 山人有二鹤,甚驯而善飞,旦则望西山之缺而放焉,纵其所如,或立于陂田,或翔于云表;暮则傃东山而归。故名之曰“放鹤亭”。 郡守苏轼,时从宾佐僚吏往见山人,饮酒于斯亭而乐之。挹山人而告之曰:“子知隐居之乐乎?虽南面之君,未可与易也。《易》曰:‘鸣鹤在阴,其子和之。’《诗》曰:‘鹤鸣于九皋,声闻于天。’盖其为物,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故《易》《诗》人以比贤人君子。隐德之士,狎而玩之,宜若有益而无损者;然卫懿公好鹤则亡其国。周公作《酒诰》,卫武公作《抑戒》,以为荒惑败乱,无若酒者;而刘伶、阮籍之徒,以此全其真而名后世。嗟夫!南面之君,虽清远闲放如鹤者,犹不得好,好之则亡其国;而山林遁世之士,虽荒惑败乱如酒者,犹不能为害,而况于鹤乎?由此观之,其为乐未可以同日而语也。”山人忻然而笑曰:“有是哉!”乃作放鹤、招鹤之歌曰: 鹤飞去兮西山之缺,高翔而下览兮择所适。翻然敛翼,宛将集兮,忽何所见,矫然而复击。独终日于涧谷之间兮,啄苍苔而履白石。 鹤归来兮,东山之阴。其下有人兮,黄冠草屦,葛衣而鼓琴。躬耕而食兮,其馀以汝饱。归来归来兮,西山不可以久留。 元丰元年十一月初八日记《放鹤亭记》。
谢慧明王道自大面山宁赠三诗并密黄精。宋代。程公许。尺书覼缕写衷诚,大面山前两日程。黄独润含岩谷味,清诗吟作涧泉声。灰心久已安枯寂,月指何劳借发明。更与草庵求扁榜,太虚底处强安名。
已亥杂诗 144。清代。龚自珍。天教梼杌降家门,骨肉荆榛不可论。赖是本支调护力,若敖不馁怙深恩。
次韵体斋病起见寄二首 其一。明代。李东阳。长随待漏入金门,宦况诗怀得细论。刘向有才方汉阁,杜陵多病且江村。防身戒久同持律,爱国情深比负暄。此境定应閒处识,几时倾倒向清樽。
东方寺。宋代。王十朋。大冶迢迢接武昌,西征踰月到东方。白莲智印蟠桃朔,仙佛同归一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