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上军威使人望而生畏,连江中的水都似乎杀气腾腾。
现在,我身穿军装准备战斗,等到平定了天下时,一定载歌载舞进入长安京城。
军:指军中。
风威:军威。险:望而生畏的意思。
水气:指杀气。寒:不寒而栗。
戎衣:即军装。定:平定。
歌舞:载歌载舞。长安:唐的都城。
公元683年(弘道元年),唐高宗去世,武则天把持朝政,引起人民不满。不久被贬为柳州司马的李敬业提出“匡复唐室”的口号,在扬州起兵征讨武则天。被贬为临海丞的骆宾王也投奔李敬业麾下,负责军中宣传工作。《在军登城楼》与《讨武曌檄》作于同一时期,可以说是檄文的高度艺术概括。
诗歌以对句起兴,在深秋的一个清晨,诗人登上了广陵城楼,纵目远望,浮思遐想。此刻楼高风急,江雾浓重,风雨潇潇。“城上风威冷,江中水气寒”两句写深秋景色,城上冷风飕飕,江中水气寒冷,好一派肃杀景象。诗句晓畅隽永,看似质朴平易不着笔力。诗人借用了《梁书·元帝纪》中“信与江水同流,气与寒风共愤”的典故,恰到好处地抒发了同仇敌忾的豪情与激愤。充分表现临战前的紧张、肃穆、庄严的气氛和将士们的进取、希望和信心。此二句营造一个“风冷水寒”的悲剧氛围,与“风潇潇兮易水寒”一样,给人以慷慨悲壮苍凉激越的感受。诗的三四句写诗人对讨武战争必胜的信心。第三句诗“戎衣何日定”,“何日”意为“总有一天”,以否定式表肯定,必胜之心力透纸背。这句诗借周武王讨伐殷纣王的故事隐喻李敬业讨伐武则天是以有道伐无道,说明“匡复”是正义的,顺应民心、天意的,因此也必定是会胜利的。诗的最后一句,“歌舞入长安”,水到渠成轻松自然地作了结尾,表现出诗人必胜的信念及勇往直前,不成功则成仁的彻底反抗精神和大无畏气概。
这首诗工于用典且浑然一体,增强了诗的深度和概括力。这首小诗,属对工整,语言朴实,音韵和谐流畅。若将此诗的意境分而析之,不难发现,此诗所描述的是“风冷水寒”的清冷之境,而“戎衣歌舞”所体现的却是诗人的满腔热情和雄心,这一“冷”一“热”对比,映衬,赋予了此诗特有的魅力。
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有集。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
骆宾王。骆宾王(约619—约687年)字观光,汉族,婺州义乌人(今浙江义乌)。唐初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初唐四杰”。又与富嘉谟并称“富骆”。高宗永徽中为道王李元庆府属,历武功、长安主簿,仪凤三年,入为侍御史,因事下狱,次年遇赦,调露二年除临海丞,不得志,辞官。有集。骆宾王于武则天光宅元年,为起兵扬州反武则天的徐敬业作《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敬业败,亡命不知所之,或云被杀,或云为僧。
送韩宗器。明代。孙绪。鬓如野鹤意如鸿,万籁都归一笑中。夜雨对床谈聚散,秋云无蒂任西东。青袍不惜连朝醉,素履何惭太古同。闻说梦熊消息近,由来天道本如弓。
柬刘子缙省郎。明代。龚敩。何处还堪一举杯,城南风软少尘埃。青山满郭游人醉,芳草迎车使者来。村店野桥郊远近,禅宫仙馆路萦回。落花随意飘红雨,飞絮多情点绿苔。诗思漫因临眺得,笑颜非为管弦开。琅峰晓日光如洗,灵岫春云雪作堆。樗栎每惭淹薄宦,菁峨今喜育英才。辕门有鹄弯弧出,泮水无芹采藻回。樯燕留人浑不断,杜鹃啼血莫相催。山中亦有桃千树,何必刘郎去后栽。
和高季明玉溪晓步。宋代。陈兴宗。物外有佳趣,尘中劳苦形。芒鞋枝短藜,快哉得松扃。萝蔓猿狙悬,古磴苔藓青。龙出正为雨,碧潭如画屏。
和傅寺丞竹稳之什·寒碧。宋代。陈宓。仙翰洒壁间,风雨来天外。高词写爱景,妙趣几人会。阶庭富桂枝,叶叶秋不坠。
赠庐山道士。唐代。杨衡。寂寥高室古松寒,松下仙人字委鸾。头垂白发朝鸣磬,手把青芝夜绕坛。物像自随尘外灭,真源长向性中看。悠悠万古皆如此,秋比松枝春比兰。
怀五岳五首 其二 泰岳。明代。黄省曾。东岱摽秦观,遥空青未休。鸡鸣看日出,策秘想函求。雾阙中天峻,黄河足下流。稷丘君若在,吾与拥琴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