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句点出残雪产生的背景。
“风卷寒云”既是雪后天晴的征兆,又是次句“江烟洗尽柳条轻”的基础。大风卷走寒云,也将江面上的云烟雾气一扫而空,又吹落了柳枝上的积雪,使柳枝轻摆。雪晴在天“暮”之时,为结句“一夜明”作了极好的铺垫。
次句意境清朗,容量很大。雪后天晴,烟云荡尽,江天高朗明净,江边柳条轻盈,随风婀娜摆动。“洗”字,“轻”字,用得极为准确。原来江面上霰雪纷纷,白雾蒸腾;现在一下廓清,纤尘不染,仿佛洗过的一般。原来柳枝低垂,没精打彩,不胜积雪之重压;如今一旦卸下重负,感到特别轻松,显得特别轻盈。如此一来,雪的世界当然已不复存在,只留下一些残余的踪迹了。这么纷繁的意象,仅用了七个字,真是精炼至极。
三句转笔蓄势。目光由远处转向近处,范围从整个江郊转向韩舍人的檐前,景象从壮阔转向细微。“数片”说明雪之残存不多,故只得“一夜明”;“无人扫”突出环境之幽雅清静,故能映雪夜读。如此蓄足笔势,结句的出现便如顺水之舟了。结句“又得书窗一夜明”仍紧扣住“残雪”写想象中之虚景。说明雪还没有融尽,檐前还保留一点洁白的残雪,想象着它的反光映照在书窗上,显得环境格外清幽,可以像晋代孙康那样映雪夜读。但可惜只得一夜享受,明天残雪一化,雪的踪迹全无,就不能再有这种享受了。表达对残雪充满无限喜悦留恋的心情。据《尚友录》载:“晋孙康,京兆人。性敏好学,家贫无油,于冬月尝映雪读书。”此句暗用其事,还兼有赞美韩舍人刻苦好读之意。如此用典,咸淡自知,却了无痕迹,真是进入了化境。
戎昱,(744~800)唐代诗人。荆州(今湖北江陵)人,郡望扶风(今属陕西)。少年举进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后中进士。宝应元年(762),从滑州、洛阳西行,经华阴,遇见王季友,同赋《苦哉行》。大历二年(767)秋回故乡,在荆南节度使卫伯玉幕府中任从事。后流寓湖南,为潭州刺史崔瓘、桂州刺史李昌巙幕僚。建中三年(782)居长安,任侍御史。翌年贬为辰州刺史。后又任虔州刺史。晚年在湖南零陵任职,流寓桂州而终。中唐前期比较注重反映现实的诗人之一。名作《苦哉行》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羁旅游宦、感伤身世的作品以《桂州腊夜》较有名。...
戎昱。戎昱,(744~800)唐代诗人。荆州(今湖北江陵)人,郡望扶风(今属陕西)。少年举进士落第,游名都山川,后中进士。宝应元年(762),从滑州、洛阳西行,经华阴,遇见王季友,同赋《苦哉行》。大历二年(767)秋回故乡,在荆南节度使卫伯玉幕府中任从事。后流寓湖南,为潭州刺史崔瓘、桂州刺史李昌巙幕僚。建中三年(782)居长安,任侍御史。翌年贬为辰州刺史。后又任虔州刺史。晚年在湖南零陵任职,流寓桂州而终。中唐前期比较注重反映现实的诗人之一。名作《苦哉行》写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羁旅游宦、感伤身世的作品以《桂州腊夜》较有名。
又赋得并蒂花送李进士归娶。明代。区大相。庭前并蒂枝,蚤映合欢帷。叶引承筐至,花邀卜凤窥。连芳桃李径,交影鸳鸯池。何必丝萝结,根株长不移。
徐用中寓松风阁诗以为问。明代。邵宝。舞雩何处问高坛,松阁春风晚带寒。病起不须操几杖,诗成刚在凭阑干。榻缘徐孺初教下,垆为王郎试索看。我欲坐君听古调,隔墙还有玉千竿。
步韵答章恂斋孝廉。清代。张洵佳。新诗酬我佐瑶尊,兰比芳馨玉比温。江上春风开寿宇,天涯芳草忆王孙。故家乔木双株矗,老将韬钤一剑存。知否相思颜色在,屋梁明月照黄昏。
次韵江正邦。宋代。王庭圭。卢溪春水欲平堤,满径蓬蒿竹掩扉。斋馆静无尘土杂,盘飧喜有药苗肥。君寻甘露峰前住,人似山阴雪夜归。江海未应终寂寞,鹤书将下钓璜矶。
梦随瘦马渡晨烟。月犹弦。稻初眠。宇宙平宽,著我一人闲。梦破枇杷香满袂,应唤我,驻行鞯。王氏之门枇杷花正开。雁声砧杵落晴川。抚流年。叹区缘。随世功名,未信果谁贤。目断孤云东北角,离复合,断还连。
江城子·梦随瘦马渡晨烟。宋代。魏了翁。梦随瘦马渡晨烟。月犹弦。稻初眠。宇宙平宽,著我一人闲。梦破枇杷香满袂,应唤我,驻行鞯。王氏之门枇杷花正开。雁声砧杵落晴川。抚流年。叹区缘。随世功名,未信果谁贤。目断孤云东北角,离复合,断还连。
送长沙陈太守二首 其一。唐代。李白。长沙陈太守,逸气凌青松。英主赐五马,本是天池龙。湘水回九曲,衡山望五峰。荣君按节去,不及远相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