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秋。元代。朱庭玉。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解与诗人意同。辞柯霜叶,飞来就我题红。
庭院前落尽了梧桐的叶子,水中的荷花也早失去当日的风姿。
仿佛是通晓诗人我的心思。
一片经霜的红叶离开树枝,飞近身来让我题诗。
芙蓉:指荷花。
辞柯:离开枝干。
题红:在红叶上题诗。唐僖宗时,有一名宫女在红叶上写了一首诗:“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愍憨谢红叶,好去到人间。”树叶顺着御沟水流出宫墙。书生于祐拾到后添写道:“曾闻叶上题红怨,叶上题诗寄阿谁?”置于流水上游又流入宫中。后两人终成良缘。
起首两句的对仗,概括了诗人在园林中所望见的秋景。“庭前”和“水边”是两处代表性的地点,暗示出诗人在四处徘徊,也在百般寻觅。但秋天对于诗人实在是太无情了,这两句中的“尽”和“彻”就不留一点余地。这两个字也正是景句之眼。既然是“落尽梧桐”,诗人的判断显然是基于未尽之时绿叶繁茂的秋前情形;同样,“开彻芙蓉”,首先浮现在他脑海中的也必然是旧时荷花盛开的热闹景象。枝上萧索,水面凋敝,这现实与记忆之间的巨大反差,自然会勾惹起悲秋的心情。可明明是作者因红衰翠减而伤感,第三句却偏偏说成是红翠善解人意,因迎合人的心绪而自甘衰残。诗人的这种自我怨艾,一来反衬出心中无可奈何的悲感的沉重,二来也表现了他对园林中美好事物的一往情深。
正因为诗人将所见的秋景与自己系结在一起,才会有四、五两句的神来之笔,而在心情上发生一个完全的转折。
我们在秋天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形:秋风卷着落叶扑面飞来,碰到身上有时就像粘住似的,好一会儿才飘落地面。诗人此时,就有一片“辞柯霜叶”缠上了他。何以见得?因为在上文的气氛中,飞舞在空中的霜叶只会加深“落尽”的印象,唯有停落在身上的片时的流连,才有可能启发诗人新的思考。霜叶“辞柯”而依人,这本身就沟通了“意同”的两者间的联系。“辞柯霜叶,飞来就我题红”,在多情善感的诗人眼中,其“飞来”完全是主动的、有目的的及含情脉脉的行为;而“题红”在其“红叶题诗”典故的原始意义上,则饱含着真、善、美的生活激情。秋天固然有萧瑟的一面,但对热爱生活的诗人来说,却同时意味着希望和奋起。这一“辞”一“就”,尽翻前案,将初时悲秋消沉的气氛一扫而空,无异化衰朽为神奇。小令别出机杼的结尾,令人拍案叫绝。
朱庭玉( “庭”或作“廷”) ,生平、里籍均不详。...
朱庭玉。朱庭玉( “庭”或作“廷”) ,生平、里籍均不详。
鮀江喜晤许韫伯大令 其五。清代。丘逢甲。乘风径欲跨南溟,游客征轮此暂停。鮀浦潮来天漠漠,鸥汀帆去雨冥冥。万方待见黄人日,五纬交连赤道星。莫笑临歧歌慷慨,沧州目极海云青。
松竹梅图。明代。张宁。西风吹满空山雪,草木摧残众芳歇。方春三月二月时,锦片韶华逐飞叶。岁寒心契百年期,凌云老干凝烟枝。萧条墙角半枯树,何事忽见琼瑶姿。寒香晚色迷幽绿,半入前溪半茆屋。翠禽啼梦蛰龙惊,白鹤叫霜仪凤宿。秦封晋逸两悠悠,人在西湖已倦游。炎凉不改固穷节,老大真成时辈羞。炎凉老大随时至,毕竟谁非与谁是。惟有从来铁石心,风烟雪月都相似。红尘满道踏歌声,谁向穷荒访旧盟。陇头不寄平安报,湘曲应孤驿使行。明堂近复来梁栋,筱簜琅玕尽登用。却疑羌笛妒人来,一曲关山又三弄。
江皋图。元代。李延兴。江晚月未上,白烟满芳洲。雨止山气佳,衡扉在岩幽。浦迥沙漫漫,松深露浮浮。水田早稻熟,稍欣获有秋。旷爽来清风,朱夏炎歊收。野人乐江居,垂轮水西头。得鱼送邻家,酒好仍见留。童丱喜相随,浩歌送蜚鸥。古时放达人,傲睨轻王侯。焉能繫尘鞅,憧憧为身谋。我家汉水上,田园雅绸缪。谷苗含惠泽,井洫交新流。收穫赒族党,矢心良不媮。一自来京都,星霜倏十周。寄食仰俸粟,曷免生事忧。药物縻病身,旷望增夷犹。翩彼南飞鸿,肯寄音信否。
山居 其一。明代。江有溶。郊原雨足静蓬扉,许放山林老布衣。地隔市城过客少,尘封笔砚答书稀。棋当敛局知高下,鸟惯窥檐说是非。消受竹篱根处稳,去年春尽尚迟归。
仙草。宋代。欧阳修。世说有仙草,得之能隐身。仙书已怪妄,此事况无文。嗟尔得从谁,不辨伪与真。持行入都市,自谓术通神。白日攫黄金,磊落拣奇珍。旁人掩口笑,纵汝暂懽忻。汝方矜所得,谓世尽盲昏。非人不见汝,乃汝不见人。
题李云叟画轴,兼寄江安杨简卿明府二绝。宋代。范成大。新图来自雪边州,皴石枯槎笔最遒。明府能诗如此画,为渠题作小营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