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诗境飘红叶,绕砌琴声滴暗泉。
门外晚晴秋色老,万条寒玉一溪烟。
韦处士郊居。唐代。雍陶。满庭诗境飘红叶,绕砌琴声滴暗泉。门外晚晴秋色老,万条寒玉一溪烟。
红叶在风中纷纷飘落,铺满了整个庭院,使人仿佛置身于诗的境界。步上台阶,只听叮叮咚咚的琴声在身畔缭绕,哦,原来正溅落着一道隐蔽的飞泉。
走出门外,已是夕阳西下,秋天的景色也失去了平时的姿彩。只剩下冷森森的万竿绿竹。沉沉的暮烟正从蜿蜒流淌的溪水上升腾起来。
韦处士:韦处士生平不详,不仕之士。
绕砌:石阶。
万条寒玉:玉质清凉,故称寒玉。多用以比喻清冷雅洁之物。此指寒竹。
这首诗创作于晚唐时期,是一首描述友人韦处士郊外隐居环境之作。诗人在郊居中没找到友人,就在院内绕了一圈,看到秋色甚美便写下了这首七言绝句。
首联写韦处士郊居庭院景物,起句描写整个庭院满是飘飞飘落的红叶,将深秋庭院装点得色彩绚丽、纹饰斑斓,极富诗情画境。所以,诗人以“诗境”二字赞叹共庭院之奇景妙境,虽然抽象,但却绝佳,堪称微妙夺神。而韦处士并不去清扫地面的红叶,顺其自然,一任红叶飘落,表现出韦处士喜爱、欣赏自然野趣的兴致。次句写韦处士室内弹琴,那清泠的琴声在庭院台阶间缭绕回旋,从琴声流荡之间,不时地从暗处传出泉水滴答的声响,琴声有暗泉的泉水滴答声响陪伴,汇成自然美妙的音韵和旋律。古代弹奏琴声,多有觅求知音的寓意。此处,写琴声有暗泉相伴,暗示出韦处士以自然天籁为知音的自得其乐的清高。
次联写韦处士郊居门外的景物。三句写门外正是秋晚黄昏晴好的天气,放眼望去,满目秋色,一个“老”字,点染出秋色的苍翠浓深。末句以“寒玉”、“溪烟”之意象描摹秋色之“老”。“寒玉”,一般形容清冽雅洁的物象,如水、月、竹。此诗“万条寒玉”,是形容、描摹韦处士门外生长了茂密的苍翠挺拔的青竹,好像万条寒洌的碧玉清高地耸立于尘世。“一溪烟”,是写韦处士门外临近一条溪流,那溪流从万条寒玉之间穿过,水面上飘浮着如烟似雾的潆漾水气,更烘衬出韦处士郊居的清幽、雅洁,特别是“寒玉”意象更具隐喻意味,似乎衬托并象征着韦处士的人格与精神。全诗一句一景,按照“满庭”与“门外”两截描摹,借境写入,见境知人,耐人寻味。
雍陶(约789~873以前),字国钧,成都人。工于词赋。有《唐志集》五卷,今传。...
雍陶。雍陶(约789~873以前),字国钧,成都人。工于词赋。有《唐志集》五卷,今传。
送梁李二明府。唐代。陈子昂。负书犹在汉,怀策未闻秦。复此穷秋日,芳樽别故人。黄金装屡尽,白首契逾新。空羡双凫舄,俱飞向玉轮。
雨後快晴步至湖塘。宋代。陆游。齿豁从教道字讹,负薪陌上且行歌。古人亦自逢时少,吾辈何疑忤俗多。山扫黛痕如尚湿,湖开镜面似新磨。亦知大有抓髯处,无奈西流白日何!
晓。明代。吴与弼。晓梦初惊觉,春禽已乱鸣。北风半夜雨,东旭一窗晴。道在心偏逸,诗成气转清。行藏信随遇,庶以达吾生。
秋兴。宋代。丘葵。千年成改事悠悠,独眺川原满目秋。底处归航来远浦,何人吹笛倚高楼。山和叠叠寒云迥,水带潇潇暮雨流。回首故家零落尽,樽前谁与语离愁。
永遇乐·赋嘉州凌云寺大佛。近现代。常燕生。龙猛何年,凌云飞上,岩翠深处。近倚离堆,遥连雪岭,二水回护。平押两界,威临八国,人说韦皋节度。想当年筹边事了,几回俯仰今古。千秋事往,英雄不见,剩取空江烟树。倦客登临,故园回首,泪洒青衣雨。苔分轮顶,潮侵趺座,佛也悠悠无语。凭谁问、云冈巨制,尚如旧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