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秋词二首。唐代。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自古以来,骚人墨客都悲叹秋天萧条、凄凉、空旷。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
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一只仙鹤直冲云霄推开层云,也激发我的诗情飞向万里晴空。
秋天了,山明水净,夜晚已经有霜;树叶由绿转为浇黄色,其中却有几棵树叶成红色,在浅黄色中格外显眼;
登上高楼,四望清秋入骨;才不会象春色那样使人发狂。
悲寂寥:悲叹萧条空寂。宋玉《九辩》有“悲哉,秋之为气也”、“寂寥兮,收潦而水清”等句。
春朝:春初朝,朝,有早晨的意思,这里指的是刚开始。
晴:一作“横”。排云:推开白云。排:推开,有冲破的意思。
诗情:作诗的情绪、兴致。碧霄:青天。
深红:指红叶。浅黄:指枯叶。
入骨:犹刺骨。
嗾:使唤狗。这里是“使”的意思。
参考资料:
1、梁守中.刘禹锡诗选译:巴蜀书社,1991:22-23
2、萧瑞峰 彭万隆.刘禹锡白居易诗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6-17
3、葛杰.绝句三百首: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63-64
4、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7-18
这首诗是诗人被贬朗州司马时所作。刘禹锡贬到朗州(湖南常德)时,是三十四岁。正感到春风得意,却被赶出了朝廷,其苦闷是可想而知的。但他这个人求异心理很强,做事都想与众不同,不肯人云亦云。《秋词二首》就是被贬朗州时这种心情下写的。
参考资料:
1、萧瑞峰 彭万隆.刘禹锡白居易诗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6-17
2、吉林大学中文系.唐诗鉴赏大典(十):吉林大学出版社,2009:17-18
其一
“自古逢秋悲寂寥”,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首句即明确指出自古以来,人们每逢到了秋天就感叹秋天的寂寞萧索。“自古”和“逢”,极言悲秋的传统看法的时代久远和思路模式的顽固。接着一句用“我言”直抒胸臆,态度鲜明,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秋日胜春朝”,用对比手法,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
第三句选择了典型事物具体生动地勾勒了一幅壮美的画面。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这幅画面是对“秋日胜春朝”的生动注脚。第四句紧接上句直接抒写自己的感受,看到这一壮美的情境作者心中那激荡澎湃的诗情勃发出来,也像白鹤凌空一样,直冲云霄了。字里行间作者那乐观的情怀,昂扬的斗志国安呼之欲出。如果说,上句侧重写秋的“形美”,那么这句则突出秋的“神韵”,使“秋日胜春朝”的观点表现得更鲜明,更有力度。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展现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这样的诗,没有什么悲凉的气息,诗人随着自己的“诗情”,和想象驰骋于碧空之上。于是,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不仅仅表现出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留下的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其二
这两首《秋词》主题相同,但各写一面,既可独立成章,又是互为补充。其一赞秋气,其二咏秋色。气以励志,色以冶情。所以赞秋气以美志向高尚,咏秋色以颂情操清白。景随人移,色由情化。景色如容妆,见性情,显品德。春色以艳丽取悦,秋景以风骨见长。第二首的前二句写秋天景色,诗人只是如实地勾勒其本色,显示其特色,明净清白,有红有黄,略有色彩,流露出高雅闲淡的情韵,泠然如文质彬彬的君子风度,令人敬肃。谓予不信,试上高楼一望,便使人感到清澈入骨,思想澄净,心情肃然深沉,不会像那繁华浓艳的春色,教人轻浮若狂。末句用“春色嗾人狂”反比衬托出诗旨,点出全诗暗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运用巧妙。
总结
这是两首抒发议论的即兴诗。诗人通过鲜明的艺术形象表达深刻的思想,既有哲理意蕴,也有艺术魅力,发人思索,耐人吟咏。刘禹锡这两首《秋词》所展现的不只是秋天的生气和素色,更有为理想而奋斗的英雄气概和高尚情操,获得深刻的美感和乐趣。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刘禹锡。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满庭芳。金朝。马钰。师如子产,我似嘉鱼。儿孙有若校人。放者慈悲,烹者何其不仁。恩雠复当别辨,弃怨亲、参从师真。修大道,免轮回生灭,跳出迷津。便把凡心裂另,常清静自然,结就良因。坎虎离龙嬉戏,无价之珍。瑞云重重笼罩,现胎仙、丈六金身。神光灿,向蓬莱,赏玩长春。
对山曲。元代。释英。青山作宾翁作主,山翁持觞山鹤舞。山翁对山倾绿醑,青山对翁默无语。山本无情翁无心,青山不饮翁自斟。酒阑对山抚掌笑,山鹤一声山月沈。
观猎篇。明代。徐渭。茅刀割水娇红茜,风偃寒梢卧长堰。青林疏树隔荒坟,白水茫茫看不见。将军本是北平豪,记得依稀身姓曹。怕向扬州作贵客,惯从下泽骤鸣镳。万里秋郊平似舸,千骑围中一是我。箭叫饿鸱,龙腾快马。趁鹿逐獐,解绦掣锁。耳后生风,鼻头出火。自来此州,杀贼不暇。皂雕气销,韩卢魄堕。昨见儒生,衣长履大。入揖令公,挥金不谢。抽笔制词,弯弓辄射。住释挟屠,刳牛食鲊。外枯中腴,无所不可。促骑请邀,徵徒出野。牵犬莫迟,见兔辄打。傥遇大兕,一发断髁。为先生寿,引满十斝。健儿跪领将军言,翻身上马去如烟。宝刀映日不足数,角巾受风真可怜。浅草平堤水痕聚,万蹄避水移家去。沙拥肥螯掠岸飞,丝牵小豸当空乳。汉将穷追路欲阑,胡家瓯脱避何难。今朝立马祁连上,不见匈奴一骑还。
傅推官劝农七绝句拟和其五 山家。宋代。郑刚中。蓬蒿深处有人家,户外蛛丝网露华。数树芭蕉乾未得,长官亲自见生涯。
昼锦堂 题冶春图。近现代。周岸登。柳眼颦轻,花须粉重,百六时序侵寻。饾饤踏青天气,半杂晴阴。鸾捎游丝飞絮软,燕扶婪尾湿红深。愁临镜,才画远山,无端又上眉心。香沁。兰径悄,莲印浅,丛头淹渍泥金。可惜鸳鸯裙衩,绣样谁临。牡丹羞落争相比,海棠娇亸不胜簪。慵归去,弹向琐窗瑶瑟,怨也难任。
汝学席上赋陶鼎叠前韵。明代。李东阳。山家形制朴无装,伴我颓然入醉乡。人境最宜林下一,丈筵何羡食前方。不辞地僻江湖远,却爱官贫岁月长。几见雪堂明夜火,拟从东壁借馀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