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柏生香事有征,吾生物化岂无凭。笋乡嗜久枯同竹,梵夹翻多瘦亦僧。
荤血断来余紫蓼,衣冠抛尽只朱藤。荒芜田业关何事,已种南湖十亩菱。
览镜七首 其三。明代。陶望龄。食柏生香事有征,吾生物化岂无凭。笋乡嗜久枯同竹,梵夹翻多瘦亦僧。荤血断来余紫蓼,衣冠抛尽只朱藤。荒芜田业关何事,已种南湖十亩菱。
陶望龄(1562~1609),字周望,号石篑,明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明万历十七年(1589),他以会试第一、廷试第三的成绩,做了翰林院编修,参与编纂国史;曾升待讲,主管考试,后被诏为国子监祭酒。陶望龄为官刚直廉洁,不受滋垢。一生清真恬淡,以治学为最大乐事。他把做学问也当作息歇,并用“歇庵”二字名其居室,学人有时也称他为歇庵先生。陶望龄生平笃信王守仁“自得于心”的学说,认为这是最切实际的“著名深切之教”。工诗善文,著有《制草》若干卷、《歇庵集》20卷、《解庄》12卷、《天水阁集》13卷。...
陶望龄。陶望龄(1562~1609),字周望,号石篑,明会稽(今浙江绍兴)人。明万历十七年(1589),他以会试第一、廷试第三的成绩,做了翰林院编修,参与编纂国史;曾升待讲,主管考试,后被诏为国子监祭酒。陶望龄为官刚直廉洁,不受滋垢。一生清真恬淡,以治学为最大乐事。他把做学问也当作息歇,并用“歇庵”二字名其居室,学人有时也称他为歇庵先生。陶望龄生平笃信王守仁“自得于心”的学说,认为这是最切实际的“著名深切之教”。工诗善文,著有《制草》若干卷、《歇庵集》20卷、《解庄》12卷、《天水阁集》13卷。
十二月十二日踏雪度崧岭。宋代。陈文蔚。何事隆冬震地雷,天公补过令方回。玉装庭树三番白,花间江梅六出开。岂止为民除瘴疠,且掀无地不琼瑰。到家示说丰年事,喜奉慈亲酒一杯。
寄题伸仲芳美亭。宋代。葛胜仲。渔舟一出桃源路,烟锁云埋迷旧处。那知九龙有仙村,漫山灼灼花无数。人言却老是此花,只今已似刘晨家。微风披拂飞红雨,杲日照耀蒸红霞。似闻花间新结宇,醉吟多是神仙侣。更求人面相映红,我欲叩门求雪黍。
和江陵阙干风雨问讯虚舟韵二首。宋代。李曾伯。无人载酒到联辔,有客携琴午扣扉。却羡渚宫鱼为乐,菰蒲深处日相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