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挽百川水,莫挽儿时回。尽书南山石,莫尽儿心悲。
儿心悲如何,念我久病母。呻吟到沉笃,掩抑还哀诉。
“长年亦不望,愿加年三五。阿桐好定婚,阿桢亦完娶。”
如今弟辈归,携家谒母墓。牵衣学拜跪,甥侄各媚妩。
人间万事足,不闻母笑语。忍泪辞新坟,斜阳风满树。
竹岙扫墓三首 其三。近现代。王季思。倒挽百川水,莫挽儿时回。尽书南山石,莫尽儿心悲。儿心悲如何,念我久病母。呻吟到沉笃,掩抑还哀诉。“长年亦不望,愿加年三五。阿桐好定婚,阿桢亦完娶。”如今弟辈归,携家谒母墓。牵衣学拜跪,甥侄各媚妩。人间万事足,不闻母笑语。忍泪辞新坟,斜阳风满树。
王季思(1906-1996),学名王起,字季思,以字行。笔名小米、之操、梦甘、在陈、齐人,室名玉轮轩,祖籍龙湾区永中街道永昌堡。浙江永嘉人,生于南戏的发源地温州,从小就热爱戏曲。作为著名的戏曲史论家、文学史家,王季思戏曲研究著作颇丰。他重新整理《西厢记校注》,还带领弟子苏寰中等校注《桃花扇传奇》。他先后主编过高校文科教材《中国文学史》以及《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与《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很多作品被译成日文与印尼文,在国内外学术界中有重大影响,被誉为“岭南文化的最后一颗文化灵魂”。...
王季思。王季思(1906-1996),学名王起,字季思,以字行。笔名小米、之操、梦甘、在陈、齐人,室名玉轮轩,祖籍龙湾区永中街道永昌堡。浙江永嘉人,生于南戏的发源地温州,从小就热爱戏曲。作为著名的戏曲史论家、文学史家,王季思戏曲研究著作颇丰。他重新整理《西厢记校注》,还带领弟子苏寰中等校注《桃花扇传奇》。他先后主编过高校文科教材《中国文学史》以及《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与《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很多作品被译成日文与印尼文,在国内外学术界中有重大影响,被誉为“岭南文化的最后一颗文化灵魂”。
立春和平山韵。明代。杨继盛。残雪禁春亦不迟,晴烟送暖入帘帏。香飞别院梅初发,影过新痕日渐移。风卷寒云山曝画,晴归庭树鸟吟诗。年来疏懒涩佳句,欲报琼瑶愧项斯。
和薛察院同龙门知县刘大著洎数公禹庙留题。宋代。魏野。七人庙下立徘徊,相顾闲心几欲摧。落日堪伤四散去,再来难得一齐来。
断人肠。正西楼独上,愁倚斜阳。称鸳鸯鸂鶒,两两池塘。春又老,人何处,怎惯不思量。到如今,瘦损我,又还无计禁当。
小院呼虑夜,当时醉倒残缸。被天风吹散,凤翼难双。南窗雨,西廊月,尚未散、拂天香。听莺声,悄记得,那时舞板歌梁。
醉思仙。宋代。吕渭老。断人肠。正西楼独上,愁倚斜阳。称鸳鸯鸂鶒,两两池塘。春又老,人何处,怎惯不思量。到如今,瘦损我,又还无计禁当。小院呼虑夜,当时醉倒残缸。被天风吹散,凤翼难双。南窗雨,西廊月,尚未散、拂天香。听莺声,悄记得,那时舞板歌梁。
半查有子五岁能诵唐宋人诗琅琅可听。唐代。全祖望。此是君家事,垂髫已足徵。他年吟社里,拭目凤雏登。姿地白眉秀,薪传绛帐承。祗愁丈丈句,几许费纠绳。
东山八景并序 其八 五雷坛。明代。刘玘。何人筑土拥平冈,知是游雷此地藏。曾鼓乾坤施号令,能驱风雨迅威光。道人奉法时瞻礼,过客祈灵每谒望。忽听一声天外动,轰然直在此山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