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展大叶,晴陌木棉飞。荔枝红映江岸,南国正芳菲。
自有粤山粤水,那见工农如此,意气吐虹霓。劳动创新业,奴隶发英姿。
跨东桥,迈大道,转西堤。经过六二三路,万臂一时挥。
放眼五洲四海,多少英雄兄弟,赤手搏鲸鲵。阶级未消灭,众志岂能移。
水调歌头 一九七四年红五月放歌。近现代。王季思。芭蕉展大叶,晴陌木棉飞。荔枝红映江岸,南国正芳菲。自有粤山粤水,那见工农如此,意气吐虹霓。劳动创新业,奴隶发英姿。跨东桥,迈大道,转西堤。经过六二三路,万臂一时挥。放眼五洲四海,多少英雄兄弟,赤手搏鲸鲵。阶级未消灭,众志岂能移。
王季思(1906-1996),学名王起,字季思,以字行。笔名小米、之操、梦甘、在陈、齐人,室名玉轮轩,祖籍龙湾区永中街道永昌堡。浙江永嘉人,生于南戏的发源地温州,从小就热爱戏曲。作为著名的戏曲史论家、文学史家,王季思戏曲研究著作颇丰。他重新整理《西厢记校注》,还带领弟子苏寰中等校注《桃花扇传奇》。他先后主编过高校文科教材《中国文学史》以及《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与《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很多作品被译成日文与印尼文,在国内外学术界中有重大影响,被誉为“岭南文化的最后一颗文化灵魂”。...
王季思。王季思(1906-1996),学名王起,字季思,以字行。笔名小米、之操、梦甘、在陈、齐人,室名玉轮轩,祖籍龙湾区永中街道永昌堡。浙江永嘉人,生于南戏的发源地温州,从小就热爱戏曲。作为著名的戏曲史论家、文学史家,王季思戏曲研究著作颇丰。他重新整理《西厢记校注》,还带领弟子苏寰中等校注《桃花扇传奇》。他先后主编过高校文科教材《中国文学史》以及《中国十大古典悲剧集》与《中国十大古典喜剧集》,很多作品被译成日文与印尼文,在国内外学术界中有重大影响,被誉为“岭南文化的最后一颗文化灵魂”。
发舟。宋代。刘过。宝气亭前首问途,清飚日日送籧篨。丹枫无处不愁客,白路有情如导吾。青竹间垂任子钓,紫鳞时掣季鹰鱼。烟波渺渺江天晚,水宿又听溪乌呼。
上海胡家闸茶楼。清代。林旭。已近乡心那得休,谁曾一笑妄成留。依回避疫情何怯,牵率言欢意易酋。十里人声趋短夜,百年海水变东流。闲来独倚原无事,只为凉风爱此楼。
富阳道中。宋代。苏轼。清晨振衣起,起步方池侧。徘徊俯丹楹,到影见攲仄。不识陶靖节,定非风尘格。遥怀谢灵运,本自林泉客。予生忽世事,不以形为役。顾彼冕弁人,冕弁非予适。
依韵和诚之淮上相遇。宋代。梅尧臣。一别逋翁久不逢,亦知诸葛卧龙中。几年三致千金富,今日重追二谢风。形槁已能同散木,鬓霜从听著寒蓬。飞光入酒旧时月,来炤狂歌犹未穷。
依韵答范天民。宋代。梅尧臣。古今冠佩立朝人,多作北山松下尘。我爱蟠桃种来久,开花结子不由春。
送王子善移江津酒官一首。宋代。冯时行。相看相别意何如,见事蜂生正要渠。挽袖一杯山月上,凝眸十里峡风徐。衣冠苗裔烟尘际,京洛风流咳唾余。自此情愁欺老得,逢群重见为驱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