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英枝上一痕春,翠鸟依依惜别晨。
闻道花源无历志,为余衔赠避秦人。
春尽日偶成。近现代。陈三立。残英枝上一痕春,翠鸟依依惜别晨。闻道花源无历志,为余衔赠避秦人。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陈三立。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风水洞闻二禽。宋代。苏轼。林外一声青竹笋,坐间半醉白头翁。春山最好不归去,惭愧春禽解劝侬。
性之寻梅归来有诗因感一绝。宋代。胡仲参。处士庐前门迳深,仅留佳句与人吟。孤山近日无行路,疏影暗香何处寻。
送别台峰。明代。边贡。皎皎中庭月,照此离客颜。月沈会有升,客去何当还。采采园中瓜,袅袅不可攀。草木本无知,枝蔓相钩环。如何宦游子,岐路长间关。散如蓬逐风,聚如云在山。聚散本莫期,毋嗟涕潺潺。
海康书事十首。宋代。秦观。裔土桑柘希,蚕月不纺绩。吴绡与鲁缟,取具{左舟右网}船客。一朝南风发,家室相怵迫。半贾鬻我藏,倍称还君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