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坼乱喧呼,有身复安寄。
片椽青溪上,老益慕气类。
忆溷鄂王城,得子好兄弟。
不恤文酒污,偷娱风雨晦。
兴移九曲亭,登降连数辈。
波江啮山根,钟响漏苍翠。
子为最少年,捷抚陶桓桂。
丧乱枳如发,瞬及易鼎岁。
长公促一瞑,痴愿瘗烽燧。
子专持画笔,力与鹿床配。
只影天北南,呵壁竢饿毙。
霜髯出海楼,重见活鬻艺。
赠幅愈清远,魂开桃源记。
踵营梁(节庵)纪(香骢)丧,风义在残世。
古来独行传,于子足流涕。
癖嗜诱题咏,今昔肯相弃。
差摅恶怀抱,硬语动长喟。
赠汪社耆。近现代。陈三立。崩坼乱喧呼,有身复安寄。片椽青溪上,老益慕气类。忆溷鄂王城,得子好兄弟。不恤文酒污,偷娱风雨晦。兴移九曲亭,登降连数辈。波江啮山根,钟响漏苍翠。子为最少年,捷抚陶桓桂。丧乱枳如发,瞬及易鼎岁。长公促一瞑,痴愿瘗烽燧。子专持画笔,力与鹿床配。只影天北南,呵壁竢饿毙。霜髯出海楼,重见活鬻艺。赠幅愈清远,魂开桃源记。踵营梁(节庵)纪(香骢)丧,风义在残世。古来独行传,于子足流涕。癖嗜诱题咏,今昔肯相弃。差摅恶怀抱,硬语动长喟。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陈三立。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夜饮席上赋松子。宋代。梅尧臣。风松有霜子,吹落幽人庭。幽人畏狼藉,日扫出岩扃。谁将称远物,乃信涉沧溟。
挽杜议郎二首 其二。宋代。洪朋。酝藉乡评旧,循良士论俱。中年摧白玉,改岁陨明珠。夜雨荒村寺,秋风古路隅。诸郎皆有道,谁复奠生刍。
竹林寺矮松。金朝。郦权。苍烟霭山曲,回溪抱脩筠。中藏古佛宫,荒僻无四邻。灵松插殿脚,偃蹇今几春。何年霹雳雨,抉石搜潜鳞。谪重飞举难,堕此蜿蜒身。联拳缩爪股,气屈不得伸。卧枝老无力,支撑藉樵薪。无风自悲吟,失水固不神。安知才不才,祸福了已分。南山耸千嶂,直干排风云。正以中绳墨,中道遭斧斤。岂知无用资,千岁保其真。何必求先容,养此老囷轮。我亦爱奇节,岁晏守贱贫。他时来汝伴,露顶挂葛巾。
金缕曲 五日 二十六叠前韵。清代。叶绍本。过了樱厨酒。又兰风、吹来暑节,岁如流否。小圃榴红萱草绿,桃印新悬室斗。饷益智、粽粘子九。五色丝穿长命缕,捣丹砂、试验蛇医守。灵符小、戴钗首。朱旗画楫波心走。记凭栏、个人蓦见。玉垂双手。凤尾香罗衫子薄,如燕身材恰受。擎宝扇、凉生袖口。道了胜常闲试剪,看艾人、茧虎争妍丑。粉团射、唐宫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