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遗蜀石经,收聚十获五。
勤搜兼巧遇,彼苍眷嗜古。
流传阅百年,藏者可指数。
踵观盛师儒,证辨析丝缕。
鲰生安置喙,矘视屡起舞。
尤幸邀天章,篆画出冲主。
雄姿走螭龙,奥雅胎石鼓。
刘侯为发箧,光气烂庭户。
方将却魔魅,复旦万物睹。
守阙留伏申,待访孰与伍。
为刘健之题所藏蜀石图。近现代。陈三立。残遗蜀石经,收聚十获五。勤搜兼巧遇,彼苍眷嗜古。流传阅百年,藏者可指数。踵观盛师儒,证辨析丝缕。鲰生安置喙,矘视屡起舞。尤幸邀天章,篆画出冲主。雄姿走螭龙,奥雅胎石鼓。刘侯为发箧,光气烂庭户。方将却魔魅,复旦万物睹。守阙留伏申,待访孰与伍。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陈三立。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题文与可画竹苏子瞻诗后。明代。王世贞。石室先生岷峨英,指端宛宛八法精,墨池写出淇园青。雪堂一老寰中豪,胸中屈蟠金错刀,渭滨派作北海涛。天生两奇令相值,半幅生绡斗秋色,长离翔空舞玄翮。一舞一翮黄金钧,坐令箧笥烟云新,宝之者谁缑山人。
古离别。唐代。权德舆。人生天地间,瞥若七辔驰。夭寿既常数,奈何生别离。迹当中人域,正性日已衰。是非千万境,杳霭情尘滋。出门事何常,暂别亦难期。冉冉叹流景,悠悠限山陂。尽此一夕欢,华樽会前墀。鸡鸣东方曙,夙驾临通逵。欲出强移步,欲留难致辞。两情不得已,念此留何为。天明去已远,寂默居人归。入门复上堂,恍恍生惊疑。经履同游处,犹言常相随。览物或临盘,翻怪来何迟。乃知前日欢,本为今日悲。特此别后心,宁及未见时。则知交疏分,久久翻易持。报君未别后,别后当自知。
餐风沐雨竭绸缪,掩骼埋胔德意周。半壁已成磐石固,一言不及子孙谋。
帝深震悼思元佐,礼备荣哀答壮猷。曾为羊公同罢市,丰碑积泪岘山头。
惠献贝子功德诗八章寄呈德济齐制府并序 其六。清代。张湄。餐风沐雨竭绸缪,掩骼埋胔德意周。半壁已成磐石固,一言不及子孙谋。帝深震悼思元佐,礼备荣哀答壮猷。曾为羊公同罢市,丰碑积泪岘山头。
和蒋六澄川韵 其二。清代。宋铣。落日明飞鸟,归人趁渡船。孤城帆影外,霜角暮云边。涨减平沙阔,天寒野蝶妍。客程贪利涉,沿月下前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