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名顶南通人明嘉靖间御倭寇战死)四百年间话战功,堂堂身手几人同。
一亭留溅哀时泪,国命如丝系鬼雄。
寄题曹公亭。近现代。陈三立。(曹名顶南通人明嘉靖间御倭寇战死)四百年间话战功,堂堂身手几人同。一亭留溅哀时泪,国命如丝系鬼雄。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陈三立。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都下追感往昔因成二首。宋代。晁冲之。少年使酒走京华,纵步曾游小小家。看舞霓裳羽衣曲,听歌玉树后庭花。门侵杨柳垂珠箔,窗对樱桃卷碧纱。坐客半惊随逝水,主人星散落天涯。春风踏月过章华,青鸟双邀阿母家。系马柳低当户叶,迎人桃出隔墙花。鬓深钗暖云侵脸,臂薄衫寒玉映纱。莫作一生惆怅事,邻州不在海西涯。
送张仲甫赴江西参议。宋代。王之道。我生坐疏拙,逢人辄倾倒。语言无浅深,出口被伊恼。为孽匪天作,受攻本谁造。惩非每嚼舌,事已复自蹈。可怜愚不灵,蹭蹬到今老。识君无几时,底里见襟抱。古人重倾盖,相从恨不早。是行若登仙,江山为君好。无繇挽画鹢,此意增恋嫪。何当寄相思,临风慰衰槁。
题金君重像杂言。元代。方回。誉之不喜,诋之不怒。言无疾声,行无阔步。青春日月儒冠误,拂袖沙河尘土路。觅君不见今几年,庐山道土房中住。不肥不瘦不精神,看尽鸢肩燕颔人。宅为官屋骨为尘,似我翛然云水身。
山居喜汤别驾枉顾别后奉呈此作。明代。符锡。三月一月雨,重阴不可擘。农家正耕布,潦水瀰数尺。汤侯倏何来,道此为疆埸。老父忙著冠,贱子迎倒屐。柴门罕经过,讵枉高贤迹。跋涉泥泞中,仆夫颇狼籍。起辞宁再三,荒窭念卒迫。馈膳止园蔬,进觞惟苦醳。情真不缛礼,语款频促席。延伫还出门,馀光回涧璧。林静宿鸟喧,云归远山碧。愧匪充淹留,返景日将夕。别驾非散地,况乃声辉奕。赤骥不骋途,下驷空累百。何时聆车音,重来候桑陌。痒奇得杷梳,枯稿酣濡泽。咄尔书空士,高天胡局蹐。楚璞终待沽,云鹏看翻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