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径烟肥履迹苔,湿园细雨客能来。
穿花魂冷游峰照,吹叶声酣卧犬猜。
乘兴欲呼山入座,作痴犹待月衔台。
光阴窈窈扶吟地,留命伤春赋七哀。
三月十五日偕宗武过仓园看花坐雨初台依韵同。近现代。陈三立。幽径烟肥履迹苔,湿园细雨客能来。穿花魂冷游峰照,吹叶声酣卧犬猜。乘兴欲呼山入座,作痴犹待月衔台。光阴窈窈扶吟地,留命伤春赋七哀。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陈三立。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赋得冬花。明代。李孙宸。亦随群卉植,不共众葩荣。质自含冰结,香缘濯雪清。铅华迟暮思,裘马冶游情。安得岁寒侣,幽芳共结盟。
白茅道中。宋代。杨公远。支筇过岭坳,对景试推敲。野水书之宇,山田画卦爻。云归峰露顶,叶落树留梢。问此名何地,人言是白茅。
东楼晚照。宋代。王绅。潼川之东山,上有古书楼。相传唐赵蕤,于中注春秋。伊人久己化,其迹尚可求。落日下平陆,登眺光未收。馀辉射崇甍,残影下檐头。徙倚对西山,爽气颢若浮。抚今重怀古,行歌且归休。
秋景 秋高风怒号。宋代。刘辰翁。万里秋风下,还惊扫地高。不因茅屋怒,全向树梢号。寥廓归云尽,荒寒晚吹豪。黑摧淝水阵,白卷浙江涛。过耳鸣鹘羽,连山掣戴鳌。空林无落叶,拾得海凫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