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地贪逢隔世人,照星酒坐满酸辛。
旧游莫问长埋骨,大患依然有此身。
开物精魂余强聒,著书岁月托孤呻。
六家要指藏禅窟,待卧西山访隐沦。
任公讲学白下及北还索句赠别。近现代。陈三立。辟地贪逢隔世人,照星酒坐满酸辛。旧游莫问长埋骨,大患依然有此身。开物精魂余强聒,著书岁月托孤呻。六家要指藏禅窟,待卧西山访隐沦。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陈三立。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过汤阴崇寿寺二首 其二。金朝。杨奂。老僧七十六春秋,霜满修眉雪满头。见说故人揩病目,几时携杖入西州。
学诗。清代。张印。洗心栖沕穆,渊渊鸣天籁。缅怀汉班妃,何事日怨艾。扇固有时捐,月亦有时晦。乃思恩爱重,不共秋风退。我诗取怡情,凡百人不逮。寒燠听造化,盈亏置度外。不淫不伤旨,默与《关雎》会。
池阳纪事。元代。吴师道。至元四年十月冬,池府承命两马骢,惟池学廪素赡丰。十夺七八归豪雄,□尔按覈务尽公。校官遣偕俱谬庸,唯有姚琏心颇同。贵池属邑最近乡,拿舟此去宜先从。人言群恶张其锋,昔岁往者人马伤。焚香再拜先圣宫,愿依皇灵保微躬。沙夹一带临大江,上有牧地连元戎。悍卒夜伏芦苇茸,按行不侵循旧封,伏者引去无留踪。官湖周遭十里通,数家根据窟其中。良田美稼供螟螽,按图诘实辞皆穷。归途却绕山之东,小屋突出妇女翁。前遮行舆扼其杠,白挺四出相奔冲。忽擒一夫捽其胸,愬兹事者众所攻。捶击宛转恣毒凶,止之不可徒忡忡。为陈法理开其聪,稍复散去穿棘蓬。古来王官势穹崇,尸取鼠辈须臾空。我今有志权不充,念之羞愤徒满容。明朝港出新河旁,溯江未远腾颠风。排矶怒响如撞舂,仓皇未及拄短篷。桅樯倾侧浪溅窗,已分投骨归鱼龙。一卒力胜百柁工,正帆近岸离奔谼。同舟神色方怡融,此行不谓有此逢。善人每倚天为宗,天亦愒我何蒙蒙。书生昧事真愚惷,犹欲区别见寸功。微官已及三年终,归欤归欤逐轻鸿。
惜牡丹花二首。唐代。白居易。翰林院北厅花下作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新昌窦给事宅南亭花下作寂寞萎红低向雨,离披破艳散随风。晴明落地犹惆怅,何况飘零泥土中。
题灵峰三绝 其三。宋代。王十朋。三宿灵峰不为禅,茶瓯随分结僧缘。明朝杖屦丹丘去,带得烟霞过海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