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别匡床万景徂,魂痕犹啄白门乌。
绵绵歌哭狞飙散,杳杳楼台冷月孤。
渐挽心肝亲浩劫,独支皮骨出晴湖。
吟人隔世衔杯处,手种孩松拂瓦无。
宗武寄示过金陵旧庐感赋一律次韵酬之。近现代。陈三立。死别匡床万景徂,魂痕犹啄白门乌。绵绵歌哭狞飙散,杳杳楼台冷月孤。渐挽心肝亲浩劫,独支皮骨出晴湖。吟人隔世衔杯处,手种孩松拂瓦无。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陈三立。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投刑部裴郎中。唐代。黄滔。两榜驱牵别海涔,佗门不合觅知音。瞻恩虽隔云雷赐,向主终知犬马心。礼闱后人窥作镜,庙堂前席待为霖。已齐日月悬千古,肯误风尘使陆沉。拜首敢将诚吐血,蜕形唯待诺如金。愁闻南院看期到,恐被东墙旧恨侵。缁化衣空难抵雪,黑销头尽不胜簪。数行泪里依投志,直比沧溟未是深。
和湘东王横吹曲三首 其一 折杨柳。南北朝。萧纲。杨柳乱成丝,攀折上春时。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城高短箫发,林空画角悲。曲中无别意,并是为相思。
送萧汝行下第南还。近现代。沈鍊。游子驱车出洛城,临岐执手涕俱横。如何万里青云客,独把千金宝剑行。歌调不能随水逝,酒卮直愿与河倾。君看一路垂杨色,都是阳关送别情。
题白沙驿。宋代。张至龙。雾裹峰头薄似巾,路逢水后误行人。山泉酿酒力偏重,石铫煎茶味最真。燕不传家犹教子,梅才有肉便生仁。枕边学梦人方悟,未到钟声梦更频。
书怀。宋代。俞桂。僻性止耽书,村中谩寓居。心惟求事省,身合与名疎。木叶秋风起,蛩吟夜雨初。吾生今晚矣,不必间何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