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际能无唤奈何,隔船斜见惨双蛾。伦回怨脸词难诉,欲掩啼痕泪转多。
拥髻更谁怜好影,
题巾赠别 其一。明代。王彦泓。此际能无唤奈何,隔船斜见惨双蛾。伦回怨脸词难诉,欲掩啼痕泪转多。拥髻更谁怜好影,
镇江府金坛人,字次回。以岁贡为松江府华亭县训导,卒于官。博学好古,喜作艳体小诗,格调似韩偓。词不多作,而善改昔人词,有加毫颊上之致。有《疑雨集》。...
王彦泓。镇江府金坛人,字次回。以岁贡为松江府华亭县训导,卒于官。博学好古,喜作艳体小诗,格调似韩偓。词不多作,而善改昔人词,有加毫颊上之致。有《疑雨集》。
重游无隐赠鹿苑。宋代。汪熙。为访远公去,筇支石径斜。林风战枯叶,岩日曝寒花。石古重摹字,泉甘试瀹茶。寻春虽有约,我欲泛银槎。
春日杂兴二首 其二。元代。善住。湘云碎剪作春衣,步入青山映夕晖。我已无心事渔猎,野禽何事亦惊飞。
中宿江上杂诗 其十。明代。陈邦彦。浪迹成何事,归心日夜增。年光催爆竹,春色入孤灯。世态秪如此,他乡未可凭。明朝人献岁,南望意飞腾。
读旧稿有感。宋代。陆游。我少则嗜书,于道本无得,譬如昌歜芰,乃自性一癖。老来百事废,惟此尚自力,岂惟绝庆吊,乃至忘寝食。吟哦杂诵咏,不觉日既夕。文辞顾浅懦,望古空太息,世俗不可解,更为著金石。收歛固已迟,虽悔终何益!君看老农夫,法亦传后稷。持此少自宽,陶然送余日。
画梅仙歌。元代。杨铸。玉虬夜饮灵潭水,喷出珠玑春满纸。骑牛吹笛煮石翁,五百年来神不死。某伯丰格如元章,醒眼如醉神洋洋。爱梅合眼测梅理,一扫百纸花低昂。枝头明月情惆怅,照汝横眠作罗帐。倒骑胡蝶入罗浮,茫茫花海云涛涨。诗笔夭矫如梅龙,一洗臃肿真玲珑。虎山桥畔执我手,两枝健笔俱凌空。尊前讶我头未白,狂名久播溪南翁。画船粉黛休顾盼,酒徒性与青山浓。何时放艇缥缈峰,与君一罄平生胸。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问说。清代。刘开。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书》不云乎?“好问则裕。”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择之,刍荛之微,先民询之,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以大知而察及迩言,非苟为谦,诚取善之弘也。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xiá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矣,此唯师心自用耳。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宁使学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此为害于心术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 不然,则所问非所学焉: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甚且心之所已明者,问之人以试其能,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而非是者,虽有切于身心性命之事,可以收取善之益,求一屈己焉而不可得也。嗟乎!学之所以不能几于古者,非此之由乎? 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敌,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