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上早秋

池上早秋朗读

荷芰绿参差,新秋水满池。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篱。

露饱蝉声懒,风干柳意衰。过潘二十岁,何必更愁悲。

  这首小诗是诗人于公元826年(唐宝历二年)在苏州时作。诗的前六句写景,结尾抒发感慨。诗情画意,融为一体,堪称写景诗的典范之作。

  诗开始的“荷芰绿参差,新秋水满池”,首先为读者描绘出一幅画面:秋水满池,碧波荡漾,有荷花点点,菱芰片片点缀其中,秋风徐来,清凉送爽,一扫夏日的炎热,这是何等令人赏心悦目的事。但是,一幅画仅仅有水、有荷,尚嫌单调,还必须有外围景物。下文“早凉生北槛,残照下东篱”正是为了弥补这个不足。其实栏干本身不会生凉,“早凉生北槛”云云,是写早秋的天气已产生了凉意;同时,满池秋水,参差荷芰,本身就使人产生暑意顿消之感。池水,绿色荷叶、菱角,配上护池栏干、篱笆,加之颈联所写远处隐约掩映之柳树,每当夕阳返照,色彩鲜明,风景宜人,一幅构思巧妙的画面展现出来了。

  诗中有画堪称好诗,但诗毕竟不是画,它还要传递一些画所无法表达的东西。“露饱蝉声懒,风干柳意衰。”表面是写蝉、柳,实际暗寓诗人数十年人世沧桑之感,实中有虚,亦实亦虚。诗人以蝉自托,自己虽然做了多年的官吏,但屡屡直言招祸,渐渐噤若寒蝉,不再忠言直谏了。“风干”句则以柳树经秋叶落,暗指自己的年迈体衰。《世说新语·言词》:“顾悦与简文帝同年而发早白,简文曰:‘卿何以先白?’对曰:‘蒲柳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白居易三十有余而发白,这年春天又害痰喘,眼病,不幸坠马,因此这“风干柳意衰”中暗寓着诗人无限的悲愁在内。这一联中,两个动词,“饱”、“干”出语新颖、奇警。末句“过潘二十岁,何必更愁悲”,看似解脱旷达之词,实际是有苦说不出,有泪不能流,已如寒蝉、秋叶,虽是“夕阳无限好”,但“黄昏”即将到来,未来的命运如何,是难以预测的。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白居易朗读
()

猜你喜欢

客从远方来,遗我径寸璧。中有四个字,字字无人识。

且道是甚么字,天子万年。

()

身在飞烟里,如登霄汉行。云从脚下起,雷忽耳边鸣。

暮碧佳人远,春红晚照明。能消几緉屐,当不负平生。

()

重溪叠嶂竹交加,曾著芒鞋踏白沙。名胜多年嗟寂寞,文章此日羡才华。

青云步武才重见,白屋诗书尚几家。乡邑相逢烦告语,好敦忠信作生涯。

()

凤凰西去不可还,一竿清意自萧閒。袁郎门外三尺雪,却为晴光昼启关。

()

文窗玳瑁影婵娟。香帷翡翠出神仙。促柱点唇莺欲语。调弦系爪雁相连。

秦声本自杨家解。吴歈那知谢傅怜。秪愁芳夜促。兰膏无那煎。

()

九原临得水,双足是重城。独许为儒老,相怜从骑行。

细丛榆塞迥,高点雁山晴。圣主嗤炎汉,无心自勒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