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江殊草草,一酹便告归。悲君复私慰,有子逾苏瑰。
遗书苦裒辑,枉札远见咨。语长心弥重,想见趋庭时。
定文吾岂任,后死责焉辞?故知是鳞爪,龙性存几希。
检此趣移写,先以塞孝思。
检蒉斋手札怆然有感 其四。清代。陈宝琛。入江殊草草,一酹便告归。悲君复私慰,有子逾苏瑰。遗书苦裒辑,枉札远见咨。语长心弥重,想见趋庭时。定文吾岂任,后死责焉辞?故知是鳞爪,龙性存几希。检此趣移写,先以塞孝思。
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晚清大臣,学者,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中法战争后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事,遭部议连降九级,从此投闲家居达二十五年之久。赋闲期间,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宣统元年(1909年),复调京充礼学馆总裁,辛亥革命后仍为溥仪之师,1935年卒于京寓,得逊清“文忠”谥号及“太师”觐赠 。...
陈宝琛。陈宝琛(1848—1935年),字伯潜,号弢庵、陶庵、听水老人。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螺洲人。刑部尚书陈若霖曾孙,晚清大臣,学者,官至正红旗汉军副都统、内阁弼德院顾问大臣,为毓庆宫宣统皇帝授读。中法战争后因参与褒举唐炯、徐延投统办军务失当事,遭部议连降九级,从此投闲家居达二十五年之久。赋闲期间,热心家乡教育事业。宣统元年(1909年),复调京充礼学馆总裁,辛亥革命后仍为溥仪之师,1935年卒于京寓,得逊清“文忠”谥号及“太师”觐赠 。
和沈宗能哭子韵。明代。张弼。十里缄书寄九龄,满椷都是断肠声。生来不作婴儿态,死去深悬父子情。亭下玄文惟是草,塾中绛帐为谁迎。扁舟载酒娄江上,独记当年歌濯缨。
天上乐。明代。黎遂球。双桐阶影涵重台,碧幕长廊凤泪灰。枕痕晕红酒初歇,铜鸭锦窠香气咽。梦回悬镜疑悬月,珠彩离离壁光发。椒图间列羽林郎,刺闺待命声中望。莫向横门待鱼钥,轰雷不入温柔乡。
次韵和韩子华内翰於李右丞家移红薇子种学士。宋代。梅尧臣。红薇花树小扶疏,春种秋芳赏爱余。丞相旧园移带土,侍臣清署看临除。薄肤痒不胜轻爪,嫩干生宜近禁庐。此地结根千万岁,联华荣莫比茅茹。
求纸衾。宋代。谢枋得。避世知无地,危身只信天。宁持龚胜扇,不着挺之锦。养性真同道,知心有宿缘。纸衾加惠絮,晴日卧云边。
次林茂之韵二首 其二。明代。释函可。忆昔相逢未是僧,青山处处总堪登。斑斓子舍终天恨,花草吴宫百感兴。周粟价高思义士,羊裘典尽笑严陵。莫言我去知心少,但过墙东有好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