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外青山翠紫堆,幅巾终日面崔嵬。
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
擘开苍峡吼奔雷,万斛飞泉涌出来。
断梗枯槎无泊处,一川寒碧自萦回。
步随流水觅溪源,行到源头却惘然。
始信真源行不到,倚筇随处弄潺湲。
偶题三首。宋代。朱熹。门外青山翠紫堆,幅巾终日面崔嵬。只看云断成飞雨,不道云从底处来。擘开苍峡吼奔雷,万斛飞泉涌出来。断梗枯槎无泊处,一川寒碧自萦回。步随流水觅溪源,行到源头却惘然。始信真源行不到,倚筇随处弄潺湲。
门外的青山上草木一团团的绿紫相间,高耸的山峰终日云遮雾绕像戴着头巾。
人们只知道雨是从云的缝隙里落下,不知道云哪里来的。
冲破峡谷若雷霆在滚动,无数的瀑布喷涌而出。
断枝枯草没有可以停泊的地方,只好随着寒冷的碧水独自流浪。
随着流水想找到溪流的源头,到了溪流的出水处却迷惑了。
才相信真的源头是找不到的,还是柱着手杖欣赏随遇的潺潺美泉吧。
幅巾:古代文士用绢一幅束发,成为幅巾,为一种表示儒雅的装束。崔嵬(wéi):山高大不平,这里指山。
不道:犹不知。底处:何处。
擘开:冲开。
断梗枯槎:残枝枯叶。
萦回:徘徊荡漾。
筇(qióng):竹名,宜制杖,故又用指手杖。
参考资料:
1、百度百科.偶题三首
此诗大约作于乾道、淳熙年间。朱熹的诗歌,往往从闲适的生活中悟出做人治学的道理。《偶题三首》正是此类的诗篇。
参考资料:
1、百度百科.偶题三首
朱熹的《偶题三首》约作于乾道(1165~1173)、淳熙(1174~1189)年间。朱熹的诗歌,往往从偶然闲适的生活中悟出做人治学的道理。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朱熹。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晚称晦翁,又称紫阳先生、考亭先生、沧州病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谥文,又称朱文公。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今属福建三明市)。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阳台梦·薄罗衫子金泥凤。唐代。李存勖。薄罗衫子金泥凤,困纤腰怯铢衣重。笑迎移步小兰丛,亸金翘玉凤。娇多情脉脉,羞把同心捻弄。楚天云雨却相和,又入阳台梦。
伤春词十二首 其八。清代。张洵佳。含笑翩然返上穹,镜花水月了空空。已完红线风尘谪,那得青鸾信息通。何处招魂寻宋玉,或来说法听生公。相思宛转如环续,为有金环殉殡宫。
李花赠张十一署(或作李有花)。唐代。韩愈。江陵城西二月尾,花不见桃惟见李。风揉雨练雪羞比,波涛翻空杳无涘。君知此处花何似,白花倒烛天夜明,群鸡惊鸣官吏起。金乌海底初飞来,朱辉散射青霞开。迷魂乱眼看不得,照耀万树繁如堆。念昔少年著游燕,对花岂省曾辞杯。自从流落忧感集,欲去未到先思回。只今四十已如此,后日更老谁论哉。力携一尊独就醉,不忍虚掷委黄埃。
宴江检详。宋代。牟子才。神螺卷雨入田畴,留得公堂一片秋。天上已催郎署去,人间难挽使华留。莫嫌仲举题舆晚,犹及东坡秉烛游。易在虎皮公在坐,试开宝箧为人谋。
卧楼人共黄花冷,沈沈断鸿来暮。病减秋尊,衰添晓镜,算是清愁如故。
梦迷鹭浦。认暝色重山,乱云无数。说到销魂,竹声刚送画帘雨。
台城路 寄怀君坦青岛。即借其登柳树太望劳山韵。近现代。郭则沄。卧楼人共黄花冷,沈沈断鸿来暮。病减秋尊,衰添晓镜,算是清愁如故。梦迷鹭浦。认暝色重山,乱云无数。说到销魂,竹声刚送画帘雨。人间同是倦客,楚兰漂恨,惯芳约难据。散雪吟残,迷阳唱倦,颠倒春蚕千绪。新霜更苦。尽剪碎蔫香,玉珰慵诉。篴外苍凉,海云孤倚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