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庐人不见,今得广州书。
啰唝曲·那年离别日。唐代。刘采春。那年离别日,只道住桐庐。桐庐人不见,今得广州书。
据晚唐范摅《云溪友议》记述,刘采春是中唐时的一位女伶,擅长演唐代流行的参军戏。元稹曾有一首《赠刘采春》诗,赞美她“言词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徊秀媚多”,“选词能唱《望夫歌》”。《望夫歌》就是《啰唝曲》。方以智《通雅》卷二十九《乐曲》云:“啰唝犹来罗。”“来罗”有盼望远行人回来之意。据说,“采春一唱是曲,闺妇、行人莫不涟泣”,可见当时此曲歌唱和流行的情况。
《全唐诗》录《啰唝曲六首》,以刘采春为作者。此曲在佳作如林的唐代诗坛上赢得了诗评家的推重。管世铭在《读雪山房唐诗钞》中说:“司空曙之‘知有前期在’、金昌绪之‘打起黄莺儿’……刘采春所歌之‘不喜秦淮水’、盖嘉运所进之‘北斗七星高’,或天真烂漫,或寄意深微,虽使王维、李白为之,未能远过。”潘德舆在《养一斋诗话》中更称此曲为“天下之奇作”。这类当时民间流行的小唱,在文人诗篇之外,确实另有风貌,一帜别树,以浓厚的民间气息,给人以新奇之感。其写作特色是:直叙其事,直表其意,直抒其情,在语言上脱口而出,不事雕琢,在手法上纯用白描,全无烘托,而自饶姿韵,风味可掬,有司空图《诗品》所说的“不取诸邻”、“着手成春”之妙。“那年离别日”是这组诗的第四首。
这首诗写夫婿逐利而去,行踪无定。张潮有首《江南行》:“茨菰叶烂别西湾,莲子花开犹未还。妾梦不离江上水,人传郎在凤凰山。”所写情事,与这首诗所写有相似之处。“朝朝江口望”,一心望夫婿归来,而不料愈行愈远。这正是望而终于失望的原因,正是每次盼到船来以为是夫婿的归船、却总是空欢喜一场的原因。正如李鍈在《诗法易简录》中所分析:“桐庐已无归期。今在广州,去家益远,归期益无日矣。只淡淡叙事,而深情无尽。”长期分离,已经够痛苦了;加上归期难卜,就更痛苦;再加以行踪无定,愈行愈远,是痛苦上又加痛苦。在这情况下,诗中人只有空闺长守,一任流年似水,青春空负,因而接着在下一首诗中不禁发出“昨日胜今日,今年老去年。黄河清有日,白发黑无缘”的近乎绝望的悲叹了。
随着唐代商业的发达,嫁作商人妇的少女越来越多,因而有《啰唝曲》之类的作品出现,而闺妇、行人之所以听到此曲“莫不涟泣”,正因为它写的是一个有社会意义的题材,写出了商人家庭的矛盾和苦闷。
刘采春,淮甸(今江苏省淮安、淮阴一带)人,一作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人,是伶工周季崇的妻子。她擅长参军戏,又会唱歌,深受元稹的赏识,说她“言辞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回秀媚多。”可见她在当时是一名很有影响的女艺人。...
刘采春。刘采春,淮甸(今江苏省淮安、淮阴一带)人,一作越州(今浙江省绍兴市)人,是伶工周季崇的妻子。她擅长参军戏,又会唱歌,深受元稹的赏识,说她“言辞雅措风流足,举止低回秀媚多。”可见她在当时是一名很有影响的女艺人。
寄梅竹卿表妹。清代。袁绶。涉世如虚舟,飘飘随长风。朅来聚闽海,境遇将毋同。同为出岫云,同作随阳鸟。既忝葭莩亲,复结苔岑好。昔人重交谊,高义仰雷陈。生世恨不栉,苦乐恒由人。多君薄时趋,慷慨制侵辱。岂徒愧须眉,兼可振薄俗。凶顽苟能化,田氏荣紫荆。但愁下愚质,久渐故志萌。治家不贵宽,恩多生妄想。所以先圣言,小人最难养。孤琴海上弹,谬蒙知音赏。何日结比邻,晨夕数来往。朱弦静愔愔,落叶鸣摵摵。霜警夜乌啼,鱼跳池水活。此时一尊酒,斟酌谁与同。举头望天末,烟霭相溟濛。美人期不来,寒月何皑皑。下阶倚修竹,顾影空徘徊。夜深还入阁,镫烬和烟落。月亦如慰情,流光照罗幕。
齐。何氏小山。唐代。孙元晏。显达何曾肯系心,筑居郊外好园林。赚他谢朏出山去,赢得高名直至今。
元兵俘至合沙,诗寄仲子。宋代。陈文龙。斗垒孤危势不支,书生守志定难移。自经沟渎非吾事,臣死封疆是此时。须信累囚堪衅鼓,未闻烈士竖降旗。一门百指沦胥尽,唯有丹衷天地知。
咏怀旧隐十五首 其八。元代。吴当。党里乌巾集,邻翁古意淳。瓶罂随野俗,耕稼及清辰。世业诸孙在,寒山白屋贫。为传宗谱旧,长使旅情亲。
同三馆饯王恭父监丞,分韵,予得何字。宋代。杨万里。去岁从游泛绿波,西湖今日又新荷。生来长是欢悰少,老去更堪离别多。客里送君留不住,尊前为我饮无何。休休万事付一醉,为报骊驹未要歌。
赵尔锡席上限韵送前人。明代。顾清。莫遣江楼画角鸣,明朝楼外有人行。清尊石鼎连宵话,远道江云十载情。黄菊尚馀金谷酒,青山故绕石头城。遥知落日浮仙棹,潮送寒流似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