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
褰衣步月踏花影,炯如流水涵青苹。
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
山城薄酒不堪饮,劝君且吸杯中月。
洞箫声断月明中,惟忧月落酒杯空。
明朝卷地春风恶,但见绿叶栖残红。
月夜与客饮酒杏花下。宋代。苏轼。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褰衣步月踏花影,炯如流水涵青苹。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山城薄酒不堪饮,劝君且吸杯中月。洞箫声断月明中,惟忧月落酒杯空。明朝卷地春风恶,但见绿叶栖残红。
杏花飞扑帘幕散播着最后的春光,明月进入门户寻找我这幽居的人。
提起衣袍在月下漫步踏着摇曳花影,月华如水,点点花影有如水中飘浮的青萍。
在花下安排酒席杏花清香流溢,客人争攀枝条花片如纷纷香雪。
山城酒薄喝起来没有味道,劝各位不如吸取映入杯中的明月。
清越的洞箫声在这月明之夜吹断,我只愁明月落下,酒杯空空。
明朝可恶的春风卷地刮起,就只见绿叶丛中栖息着点点残红。
⑴散余春:一作“报余春”。
⑵幽人:幽隐之人。
⑶褰(qiān)衣:用手提起长袍。
⑷炯(jiǒng):光明貌。青苹:一种生于浅水中的草本植物。
⑸香雪:指杏花片。
⑹吸:饮。
⑺栖:生长。
参考资料:
1、王水照 朱刚.苏轼诗词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78-79
2、孙凡礼 刘尚荣.苏轼诗词选:中华书局,2005:100-101
此诗于元丰二年(1079)。据宋人王十朋注解:“按先生《诗话》云:‘仆在徐州,王子立、子敏皆馆于官舍。蜀人张师厚来过,二王方年少,吹洞箫,饮酒杏花下。’”可知作于徐州任上。又宋人施元之注解:“真迹草书,在武宁宰吴节夫家,今刻于黄州。”
参考资料:
1、霍松林.宋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87:394-395
2、王水照 朱刚.苏轼诗词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78-79
这首诗的题目为“月夜与客饮酒杏花下”,所以除了写人还要写月、写花、写酒,既把四者揉为一体,又穿插写来,于完美统一中见错落之致。
诗的开头两句“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开门见山,托出花与月。首句写花,花落春归,点明了时令。次句写月,月色入户,交代了具体时间和地点。两句大意是说,在一个暮春之夜,随风飘落的杏花,飞落在竹帘之上,它的飘落,似乎把春天的景色都给驱散了。而此时,寂寞的月,透过花间,照进庭院,来寻觅幽闲雅静之人。“寻幽人”的“寻”字很有意趣。李白有诗说:“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诗人是主,明月是客,说明诗人意兴极浓,情不自禁地邀月对饮。而在此诗中,明月是主,诗人是客,明月那么多情,入户来寻幽人。那么,被邀之人就不能不为月的盛情所感,从而高兴地与月赏花对饮。
接下来“褰衣步月踏花影,炯虹流水涵青苹”二句,是说诗人应明月之邀,揽衣举足,沿阶而下,踱步月光花影之中,欣赏这空明涵漾、似水涵青苹的神秘月色。这两句空灵婉媚,妙趣横生。诗的上下两句都是先写月光,后写月影。“步月”是月光,“踏花”是月影;“炯如流水”是月光,“涵青苹”是月影。“炯如流水”,是说月光清澈如水,“炯”字写月光的明亮,如杜甫《法镜寺》:“朱甍半光炯,户牖粲可数。”“涵青苹”是对月影的形象描绘,似水的月光穿过杏花之后,便投下斑斑光影,宛如流水中荡漾着青苹一般。流动的月光与摇曳的青苹,使沉静的夜色有了动感,知月惜花的诗人,沐浴在花与月的清流之中,正好可以一洗尘虑,一涤心胸。这两句诗勾画了一个清虚、明静、空灵而缥缈的超凡境界。
“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两句写花与酒。杜甫《遣兴》诗中有“狂风挽断最长条”之句,白居易《晚春》诗中则说:“百花落如雪。”“花间置酒”两句化用了杜甫、白居易诗意,写出了赏花与饮酒的强烈兴致。美酒置于花间,酒香更显浓郁;香花,趁着酒兴观赏,则赏花兴致也就更高。花与酒互相映发。诗人此时的情怀,与李白《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的意趣迥然不同,不是寂寞孤独,而是兴致勃勃。
“山城”以下四句,前两句写借月待客,突出“爱月”之心。山城偏僻,难得好酒,可是借月待客,则补酒薄之不足。“劝君且吸杯中月”一句,是从白居易《寓龙潭寺》诗“云随飞燕月随杯”中化出,表明诗人对月之爱远远超出了对酒之爱。后两句情绪渐转低沉,见诗人“惜月”之情。随着时间的推移,月光的流转,悠扬的箫声渐渐停息,月下花间的几案之上,杯盘已空,诗人忧从中来。此时诗人最忧虑的不是别的,而是月落。这里含着十分复杂的情感,被排挤出朝廷的诗人,虽然此时处境略有好转,但去国之情总会带来凄清之感,在此山城,唯有明月与诗人长相陪伴。月落西山,诗人情无以堪。
诗的最后两句转写花,不过不是月下之花,而是想象中凋零之花。月落杯空,夜将尽矣,于是对月的哀愁转为对花的怜惜。月下之花如此动人,第二天一阵恶风刮起,便会落英遍地,而满树杏花也就只剩下点点残红。诗中寄寓了人生命运的感慨。
这首诗韵味淳厚,声调流美,在表现手法上很有特色。首先是物与人的映衬,情与景的融入。人因物而情迁,物因人而生色。首句“杏花飞帘散余春”,是一派晚春景色,天上有明媚之月,花下有幽居之人,绮丽之中略带凄清之感。接着“明月入户寻幽人”一句,达到了物我相忘的境界。诗人因情设景,因景生情,情景交融,出神入化。
构思的错落有致,变化自如,使全待情致显得更浓。开篇两句既写花又写月。三、四句重点写月,其中也有写花之笔。五、六句写花、写酒,但重在写花。七、八句写爱月之深。九、十句写惜月之情。最后两句是虚笔,借花的凋零写惜春之情,并寄有身世之感,寓意更深一层。通观全篇,诗人紧扣诗题,不断变换笔墨,围绕花、月、酒三者,妙趣横生。
诗人笔下的月,不仅是含情脉脉,而且带着一股仙气与诗清。这种仙气与诗情,是诗人超脱飘逸风格的体现,也是诗人热爱自然的心情的流露。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苏轼。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爱鸥波、满奁秋净,赤栏桥接篱觜。人寻三径穿丛竹,扫屐翠梧桐子。
晴扉启。袅千缕茶烟、不断帘垂地。芳兰为佩。辟谏草堂偏,半完新圃,图画写深意。
摸鱼子 耕客属题半完圃读书图,寿其外舅钱子湘先生。清代。龚翔麟。爱鸥波、满奁秋净,赤栏桥接篱觜。人寻三径穿丛竹,扫屐翠梧桐子。晴扉启。袅千缕茶烟、不断帘垂地。芳兰为佩。辟谏草堂偏,半完新圃,图画写深意。仙翁健,六十平头早是。朱颜依旧花似。双双壁树临风好,玉润人称青兕。篮舆舁。任踏遍横山、一片苍凉里。从今百岁。拚未老年华,填词饮酒,日日拥书睡。
鹧鸪天 春晴。清代。张令仪。晴和风日减棉衣。绿遍池塘草色肥。杨柳浓时莺百啭,海棠低处蝶交飞。茶灶寂,篆烟微。南华读罢淡忘机。湘帘不下金钩索,留待花间紫燕归。
阖闾城。清代。邹乾枢。茂苑吴宫已劫灰,湖干雉堞满蒿莱。一抔土在留遗筑,三让风微出霸才。隐隐波涛豗震泽,踆踆麋鹿走荒台。坞中剩有桃千树,每到春风次第开。
冰池轻皱。喜寒律乍回,微阳初透。岁晚云黄,日晴烟暖,画刻暗添宫漏。山色岸容都变,春意欲传官柳。最好处,正酥融粉薄,一枝梅瘦。
行乐,春渐近,景胜欢长,幼眇丝簧奏。鸣玉鹓行,退朝花院,犹有御香沾袖。试问西邻虽富,何似东皋依旧。趁未老,便优游林壑,围棋把酒。
喜迁莺。宋代。沈端节。冰池轻皱。喜寒律乍回,微阳初透。岁晚云黄,日晴烟暖,画刻暗添宫漏。山色岸容都变,春意欲传官柳。最好处,正酥融粉薄,一枝梅瘦。行乐,春渐近,景胜欢长,幼眇丝簧奏。鸣玉鹓行,退朝花院,犹有御香沾袖。试问西邻虽富,何似东皋依旧。趁未老,便优游林壑,围棋把酒。
晚宴文思殿诗。南北朝。陈叔宝。晚日落馀晖,宵园翠盖飞。荷影侵池浪,云色入山扉。萤光息复起,暗鸟去翻归。乐极未言醉,杯深犹恨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