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梯。
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
浣溪沙·楼上晴天碧四垂。宋代。周邦彦。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劝君莫上最高梯。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忍听林表杜鹃啼。
晴空万里,我登上杨柳掩映的高楼,眺望一片芳草绿到天边。劝你不要登上高楼的顶点,因为此时登高怀远,最是伤怀。
堂下的新笋已长成竹子,落花已碾成尘土作了燕子筑巢的新泥。此时再怎忍心听那林梢上传来杜鹃的的啼叫呢?
浣(huàn)溪沙:唐代教坊曲名,后用为词牌。分平仄两体,字数以四十二字居多,还有四十四字和四十六字两种。最早采用此调的是唐人韩偓,通常以其词为正体,另有四种变体。全词分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此调音节明快,为婉约、豪放两派词人所常用。
碧(bì)四垂:四面青天与远处绿野相接,自高而下,同一碧色。
芳草:意为芳草掩映的归途。
高梯:高楼。暗指登高易动乡情。
燕巢(cháo)泥:落花化为泥土,被燕子衔去筑巢。
林表:林外。
杜鹃(juān):鸟名,其声衷苦,似“不如归去”,勾人乡思。
参考资料:
1、王克俭.周邦彦诗词选:海南国际新闻出版中心,不详:第42页
2、石延博.宋词:中国和平出版社,2004.12:第104-105页
宣和二年(1120),周邦彦曾任顺昌知府,这首词或许是这个时期所作。暮春之时,词人登高远望,看到天空中万里无云,地下芳草萋萋,远处的林外又传来杜鹃的啼鸣,触发了词人的惜春伤怀之情,于是写下这首词。
参考资料:
1、上官紫微.宋词三百首导读:中国纺织出版社,2014.01:第134页
2、夏承焘.宋词鉴赏辞典 上:上海辞典书出版社,2013.08:第758页
上阕首句“楼上晴天碧四垂,楼前芳草接天涯”中看似都是景语,实则化用了韩倔《有忆》“愁肠泥酒人千里,泪眼倚楼天四垂”和魏夫人《阮郎归》“夕阳楼处落花飞,晴空碧四垂”的物境和意境,词人看到了渺远而开阔的景物,思乡之情就油然而生。“劝君莫上最高梯”说出了自己思乡的心绪,因为登得愈高,思乡的离愁别恨也就愈加强烈,这里表现了词人怕触动无法排遣的乡情,才不敢凭高眺远,但词人却不予点破,可以说是含而不露,深沉蕴藉。
下阕首句“新笋已成堂下竹,落花都上燕巢泥”中,词人通过写新笋成竹、落花燕巢这样的意象来表达自己对时光流逝思念之情。结合上阕内容,词人把视角从天空原野拉到了眼前的新竹燕巢,一远一近,一大一小,丰富了词的层次感,也在广阔空间的基础上加入了时间的维度,使词的抒情更加真切、感人。末句是景中情语,而其情过于深切,“忍听林表杜鹃啼”采用反问的语气,表达了词人思念家乡,盼望回归故里的迫切之情。
这首写思乡之情的小令从一开始就将愁情包含在了词句之中,全词更显愁思萦绕、不绝如缕,点明所愁的正是乡情,而用典自然,如从己出,也是这首词的重要艺术特色。
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周邦彦。周邦彦(1056年-1121年),中国北宋末期著名的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汉族,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历官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典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有《清真集》传世。
题冲冠怒传奇残稿 其二。近现代。严复。博得藩封向夜郎,忽传缟素为先皇。西南名义由来重,又听铃声替戾冈。
台北稻江楼和友人韵。清代。周长庚。际天黑箐坠斜曛,龙气腾空作火云。山势百支垂海尽,江流双派到楼分。豪游有约青丝鞚,韵事无心白练裙。欲作逢场竿木戏,娵隅蛮语笑参军。
寿王仲锡臬宪 其六。明代。释今无。蒸蒸曾闵此同心,百行源头坐独深。人废蓼莪君朗诵,几回声泪满庭阴。
寄朱伯盛。明代。卢熊。白首耽书更不忘,鹄文虫篆烂生光。高人为赋峨冠石,太史曾题琢玉坊。野屐蹋云闲看竹,春帘凝雾静焚香。别来又泛松陵棹,渺渺轻鸥江水长。
秋江钓艇图。明代。袁华。我昔系缆桑落洲,好山无数当船头。大孤绝立小孤险,江水远兼湖水流。扁舟老叟钓斜日,断崖古木含清秋。草堂抚卷重感慨,满眼风尘怀旧游。
贤者之孝二百四十首·裴子余。宋代。林同。直以孝为谥,真无愧此心。可怜张说叹,知得子余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