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心不见薛琼琼,何处银筝半夜声。
肠断十三弦上月,一弦一柱总关情。
月下闻筝。明代。王恭。愁心不见薛琼琼,何处银筝半夜声。肠断十三弦上月,一弦一柱总关情。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王恭。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饭保褔。宋代。陆游。簁雨云低未放晴,闭门作病忆闲行。摄衣丈室参耆宿,曳杖长廊唤弟兄。饱饭即知吾事了,免官初觉此身轻。归来更欲夸妻子,学煮云堂芋糁羹。
已亥杂诗 111。清代。龚自珍。家公旧治我曾游,只晓梅邨与凤洲。收拾遗文浩无涘,东南一部小阳秋。
湖上秋泛。清代。黄金台。湖水淡秋影,晓凉移画桡。好山皆绕郭,疏柳不藏桥。篷底一樽酒,楼头何处箫。汀洲采芳杜,残梦碧天遥。
三妇艳。南北朝。刘孝绰。大妇缝罗裙,中妇料绣文。唯馀最小妇,窈窕舞昭君。丈人慎勿去,听我驻浮云。
林志和明府过谈旅舍。明代。卢龙云。马首当年忆并东,从前消息半相同。重来大集明堂吏,一笑谁怜塞上翁。百里多君工制锦,孤臣何地托飘蓬。亦知双剑时还合,未若延津气似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