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中见缁锡,相问始知名。对坐松声晚,澄心涧影清。
谈空归妙法,说有愧劳生。月出从分别,惟闻山鸟鸣。
林下逢僧。明代。王恭。林中见缁锡,相问始知名。对坐松声晚,澄心涧影清。谈空归妙法,说有愧劳生。月出从分别,惟闻山鸟鸣。
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王恭。王恭(1343-? ),字安仲,长乐沙堤人。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王恭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王恭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王恭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曲江二首。唐代。杜甫。一片花飞减却春,风飘万点正愁人。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江上小堂巢翡翠,苑边高冢卧麒麟。细推物理须行乐,何用浮荣绊此身。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头尽醉归。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岁晚书事十首 其三。宋代。刘克庄。踏破侬家一径苔,双鱼去换只鸡回。幸然不识聱牙字,省得闲人载酒来。
题邓云乡红楼识小录。近现代。施蛰存。一梦红楼三百年,燕京风物付云烟。凭君话旧存文献,又见都城纪胜编。
太平宴。宋代。陈昌时。朝阳鸣凤马图河,雷动官僚宴泰和。万国春风酣组绶,九天明月照笙歌。红云瑞拥山呼寿,沧海恩深酒作波。元朔丹崖声教远,愿昭鸿业刻嵯峨。
今古路行。宋代。司马光。出门道路多,纵横不我测。我今欲远行,须问曾行客。徐徐逢路人,咨问青松侧。客曰君何往,答曰游京邑。客仍指要路,而言行有益。古路虽大道,不如今路直。但行今人路,犹如假羽翼。彼客虽我去,独自踟蹰立。为见今古路,无乃须差忒。今路足轮蹄,古路饶荆棘。欲行今人路,恐背古人迹。拟行古人路,今人笑迂僻。又拟不出门,奈有饥寒逼。哀哀于此情,悠悠苍天色。不避今人嫌,路须行古陌。古陌虽难远,且保无劂失。勉哉自勉哉,前古难知识。不复见杨朱,万古凝悉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