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犹浅,柳初芽,杏初花。杨柳杏花交影处,有人家。
玉窗明暖烘霞。小屏上、水远山斜。昨夜酒多春睡重,莫惊他。
愁倚阑·春犹浅。宋代。程垓。春犹浅,柳初芽,杏初花。杨柳杏花交影处,有人家。玉窗明暖烘霞。小屏上、水远山斜。昨夜酒多春睡重,莫惊他。
词的下片首两句,转入对室内景物的铺排,与上片室外一派春光相对应。窗外杨柳杏花交相辉映,窗内明暖如烘霞,给人以春暖融融,阳光明媚之感。而小屏上“水远山斜”的图画,亦与安谧的春景相应。
“小屏”一句,语小而不纤,反能以小见大,得尺幅千里之势,“水远山斜”,正好弥补了整个画面上缺少山水的不足。这正是小屏画图安排的绝妙处。此词一句一景写到这里,一幅色彩、意境、情调极为和谐的风景画就铺排妥当了。作者以清丽婉雅的笔触,在这极有限的字句里,创造了一种令人神往的境界,然后才画龙点睛,正面点出那位酒后春睡的“他”。“莫惊他”三字,下得静悄悄,喜盈盈,与全词的气氛、情调极贴切,语虽平常,却堪称神来之笔。
全词写景由远及近,铺排而下,步步烘托,曲终见意,既层次分明,又用笔省净。细味深参,全词无一处不和谐,无一处不舒适,无一处不宁静。显然,词人在对景物的描绘中,渗透了他对生活的理想与愿望,也充分体现了词人对由景生情写作手法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就一般常例来看,艺术上的渲染、铺排,往往会导致语言上的雕琢、繁缛。但是这首小词却清新平易,绝无刀斧痕。语言平淡,是程垓词的一个明显特点,读他的《书舟词》,几乎首首明白如话,这种语言风格并非轻易得之。况蕙风论词,曾引了宋人葛立方《韵语阳秋》论诗的一段话:“陶潜、谢朓诗皆平淡有思致。……大抵欲造平淡,当自组丽中来;落其华芬,然后可造平淡之境。如此,则陶、谢不足进矣。梅圣俞赠杜挺之诗有‘作诗无古今,欲造平淡难’之句。李白云:‘清水出芙容,天然去雕饰。平淡而到天然,则甚善矣。’况氏然后说:‘此论精微,可通于词。’欲造平淡,当自组丽中来,即倚声家言自然从追琢中出也。”(《蕙风词话续编》卷一)程垓这首小小的《愁倚阑》,以平淡的语言精心写景,巧藏情致,具见巧夺天工,终得自然之美,足以为况氏的词论作一佳证。
「程垓」字正伯,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中表程之才(字正辅)之孙。淳熙十三年(1186)游临安,陆游为其所藏山谷帖作跋,未几归蜀。撰有帝王君臣论及时务利害策五十篇。绍熙三年(1192),已五十许,杨万里荐以应贤良方正科。绍熙五年(1194)乡人王称序其词,谓“程正伯以诗词名,乡之人所知也。余顷岁游都下,数见朝士,往往亦称道正伯佳句”。冯煦《蒿庵论词》:“程正伯凄婉绵丽,与草窗所录《绝妙好词》家法相近。”有《书舟词》(一作《书舟雅词》)一卷。...
程垓。「程垓」字正伯,眉山(今属四川)人。苏轼中表程之才(字正辅)之孙。淳熙十三年(1186)游临安,陆游为其所藏山谷帖作跋,未几归蜀。撰有帝王君臣论及时务利害策五十篇。绍熙三年(1192),已五十许,杨万里荐以应贤良方正科。绍熙五年(1194)乡人王称序其词,谓“程正伯以诗词名,乡之人所知也。余顷岁游都下,数见朝士,往往亦称道正伯佳句”。冯煦《蒿庵论词》:“程正伯凄婉绵丽,与草窗所录《绝妙好词》家法相近。”有《书舟词》(一作《书舟雅词》)一卷。
西阁书壁三十六韵。明代。陈子升。嘉名占地木,曾觉豫章生。橘自淮南种,桐犹爨下声。精神少微曲,生小广州城。问业金闺□,随官竹马行。东湖闻吏事,西苑览神京。江夏无双誉,何郎第五名。少年罗雀谢,公子钓鱼成。白鹄非常浴,丹鸡讵泛盟。立谈知倜傥,为说近纵横。自有雌雄剑,非因黑白枰。得枭甘注瓦,促柱忌弹筝。竹实全栖凤,蒲牢易振鲸。黄钟无琐碎,墨翟远咸韺。气与穹苍近,羞为坚白鸣。射稽推筑板,驺衍说环瀛。器有瓠樽用,工非荆棘程。相如綦组秘,季子揣摩明。跃马秦中相,驱车甘上卿。不难同朔荐,方欲请终缨。拾芥徒云易,怀芳奈不呈。一朝花扫地,三刖玉埋荆。宋药金相失,燕台骏自更。固穷休郁郁,负下莫茕茕。适意从怀褐,消愁且酌觥。高歌陵白石,幽曲启朱樱。锦袖分骄蹇,香奁会品评。臂留钗股印,眼注烛心檠。爱客殊无剑,飞仙自有笙。泽兰香宋玉,台柳系韩翃。激沼怜鱼宠,为园重女贞。有时开后閤,未事已先庚。秋干心能结,春城笑肯倾。卫生师七发,学道斩三彭。且尽夔蚿说,宁随鼠璞争。白华垂粲粲,芳草对怦怦。画上龙还在,应怜未点睛。
赠日本驻港领事上野季三郎。唐代。康有为。横飞金翅决青岑,不信神州竟陆沈。龙战玄黄翻海水,鲲图南溟动潮音。岱宗灵气连员峤,帝座星辉豁太阴。击楫感君相济意,共看腰剑作龙吟。
菩萨蛮 其十一。近现代。黄绮。柔肠早被秋波割。春心莫共花争发。花气乱侵房。池光忽隐墙。红颜无定所。自怯春寒苦。却拟笑春风。开樽绿酒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