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门和鹤倚香杉,月吐秋光到思嚵。将法传来穿泱漭,
把诗吟去入嵌岩。模糊书卷烟岚滴,狼藉衣裳瀑布缄。
不断清风牙底嚼,无因内殿得名衔。
赠可上人。唐代。李洞。寺门和鹤倚香杉,月吐秋光到思嚵。将法传来穿泱漭,把诗吟去入嵌岩。模糊书卷烟岚滴,狼藉衣裳瀑布缄。不断清风牙底嚼,无因内殿得名衔。
李洞,字才江,人,诸王孙也。慕贾岛为诗,铸其像,事之如神。时人但诮其僻涩,而不能贵其奇峭,唯吴融称之。昭宗时不第,游蜀卒。诗三卷。 晚唐诗人李洞有一百七十余首诗歌(残句六句)流传至今,其中涉及蜀中的诗篇约有三十首,占其创作总量的六分之一,足见蜀中经历在其诗歌创作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李洞。李洞,字才江,人,诸王孙也。慕贾岛为诗,铸其像,事之如神。时人但诮其僻涩,而不能贵其奇峭,唯吴融称之。昭宗时不第,游蜀卒。诗三卷。 晚唐诗人李洞有一百七十余首诗歌(残句六句)流传至今,其中涉及蜀中的诗篇约有三十首,占其创作总量的六分之一,足见蜀中经历在其诗歌创作中占有的重要地位。
段正淳写与王夫人(段誉途中所补)。近现代。金庸。春沟水动茶花白,夏谷云生荔枝红。青裙玉面如相识,九月茶花满路开。
国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饮食与山接也。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而都邑之丽山者,莫近于扶风。以至近求最高,其势必得。而太守之居,未尝知有山焉。虽非事之所以损益,而物理有不当然者。此凌虚之所为筑也。
方其未筑也,太守陈公杖履逍遥于其下。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墙外而见其髻也。曰:“是必有异。”使工凿其前为方池,以其土筑台,高出于屋之檐而止。然后人之至于其上者,恍然不知台之高,而以为山之踊跃奋迅而出也。公曰:“是宜名凌虚。”以告其从事苏轼,而求文以为记。
凌虚台记。宋代。苏轼。 国于南山之下,宜若起居饮食与山接也。四方之山,莫高于终南;而都邑之丽山者,莫近于扶风。以至近求最高,其势必得。而太守之居,未尝知有山焉。虽非事之所以损益,而物理有不当然者。此凌虚之所为筑也。 方其未筑也,太守陈公杖履逍遥于其下。见山之出于林木之上者,累累如人之旅行于墙外而见其髻也。曰:“是必有异。”使工凿其前为方池,以其土筑台,高出于屋之檐而止。然后人之至于其上者,恍然不知台之高,而以为山之踊跃奋迅而出也。公曰:“是宜名凌虚。”以告其从事苏轼,而求文以为记。 轼复于公曰:“物之废兴成毁,不可得而知也。昔者荒草野田,霜露之所蒙翳,狐虺之所窜伏。方是时,岂知有凌虚台耶?废兴成毁,相寻于无穷,则台之复为荒草野田,皆不可知也。尝试与公登台而望,其东则秦穆之祈年、橐泉也,其南则汉武之长杨,五柞,而其北则隋之仁寿,唐之九成也。计其一时之盛,宏杰诡丽,坚固而不可动者,岂特百倍于台而已哉?然而数世之后,欲求其仿佛,而破瓦颓垣,无复存者,既已化为禾黍荆棘丘墟陇亩矣,而况于此台欤!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则过矣。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既以言于公,退而为之记。
马武骑挽歌二首。唐代。李峤。五日皆休沐,三泉独不归。池台金阙是,尊酒玳筵非。巷静游禽入,门闲过客稀。唯馀昔年凤,尚绕故楼飞。昔下天津馆,尝过帝子家。夜倾金屋酒,春舞玉台花。试马依红埒,吹箫弄紫霞。谁言东郭路,翻枉北门车。
钦慈皇后挽词二首 其一。宋代。张耒。畴昔熙宁盛,远同麟趾时。内敦勤俭德,阴辅太平基。馀烈光彤史,追荣备母仪。遗民怀永裕,箫鼓不胜悲。
方正学祠二首 其二。清代。缪徵甲。景隆误国千秋臭,正学旌闾十族香。万子万孙天已定,那容公再辅成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