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人怀井邑,为有挂冠期。
顾我飘蓬者,长随泛梗移。
越吟因病感,潘鬓入愁悲。
北指邯郸道,应无归去期。
秋日登郡楼望赞皇山感而成咏。唐代。李德裕。昔人怀井邑,为有挂冠期。顾我飘蓬者,长随泛梗移。越吟因病感,潘鬓入愁悲。北指邯郸道,应无归去期。
《秋日登郡楼望赞皇山感而成咏》作于文宗大和四年(830年),诗人任滑州刺史时。当时诗人登楼远眺故乡之赞皇山,不禁感慨系之,吟成此诗。
参考资料:
1、张忠纲主编.全唐诗大辞典 国家“九五”规划重点图书:语文出版社,2000.09:第273页
诗的前四句用对比的手法,抒写自己飘泊宦游,功业未就的悲叹。“挂冠”,本指指辞官,但这里的挂冠当指致仕返乡,此据上下诗意可知。后二句笔锋一转,感叹自己的仕宦未遇。诗人以飞转的蓬草和浮在水面的树梗自喻,抒写飘泊之感,十分形象。
这两句诗用了两个典故:“越吟”“潘鬓”来说明自己年来多病,经常引起思乡之情;鬓发早斑,功业未遂,更加感到失意的悲叹。邯郸,战国时为赵国都城,而李德裕的家乡赵郡战国时属赵,秦为邯郸郡地,诗中即以邯郸道代指通向家乡赵郡的道路。从“应无归去期”这句看,作者当是马上又要离开家乡,而且此去前途未卜,不知何日能够壮志实现,功成名就,荣归故里。
这首诗在写法上独具特色。开头二句为立论的大前提,作者认为思乡之情,人皆有之。但历观古志士仁人的挂冠归乡,都是在功业成就之后。从而领起以下六句,反衬自己长期宦游各地不得返乡;今虽暂得归乡,而因职事在身,功业未遂,仍不能如古志士仁人的荣归故里的遭际,内在逻辑十分严谨。通读全诗,虽多飘泊失意之叹,但仍然不乏对仕途的热切追求,表现出不做出一番事业就不返乡的进取精神。
李德裕(787—849),字文饶,唐代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与其父李吉甫均为晚唐名相。唐文宗时,受李宗闵、牛僧儒等牛党势力倾轧,由翰林学士出为浙西观察使。太和七年,入相,复遭奸臣郑注、李训等人排斥,左迁。唐武宗即位后,李德裕再度入相,执政期间外平回鹘、内定昭义、裁汰冗官、协助武宗灭佛,功绩显赫。会昌四年八月,进封太尉、赵国公。唐武宗与李德裕之间的君臣相知成为晚唐之绝唱。后唐宣宗即位,李德裕由于位高权重,五贬为崖州司户。李德裕两度为相,太和年间为相1年8个月,会昌年间为相5年7个月,两次为相7年3个月。...
李德裕。李德裕(787—849),字文饶,唐代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与其父李吉甫均为晚唐名相。唐文宗时,受李宗闵、牛僧儒等牛党势力倾轧,由翰林学士出为浙西观察使。太和七年,入相,复遭奸臣郑注、李训等人排斥,左迁。唐武宗即位后,李德裕再度入相,执政期间外平回鹘、内定昭义、裁汰冗官、协助武宗灭佛,功绩显赫。会昌四年八月,进封太尉、赵国公。唐武宗与李德裕之间的君臣相知成为晚唐之绝唱。后唐宣宗即位,李德裕由于位高权重,五贬为崖州司户。李德裕两度为相,太和年间为相1年8个月,会昌年间为相5年7个月,两次为相7年3个月。
前汉门。僭号公孙述。唐代。周昙。剑蜀金汤孰敢争,子阳才业匪雄英。方知在德不在险,危栈何曾阻汉兵。
凌晨起梯鸟道抵玉岩寺望长安宫阙题。明代。胡应麟。清晨馔伊蒲,饱饭扪石壁。天风拍两袖,樵路尚昏黑。微月耿嵓际,残星堕山脊。明霞挂石梁,渐起赤城色。仰攀猿鸟巢,俯瞰麋鹿窟。山椒见台殿,经岁断人迹。危梯雾半隐,古砌雪长积。耸身上绝颠,河汉仅咫尺。震旦隘目睫,宇宙转呼吸。天门九重启,栋宇烂金碧。仙姝十万辈,一一似相识。胡为堕人世,甘此下方谪。劳生四十年,营营若虮虱。长谣归去来,香案玉皇侧。
皇甫水部道隆谪大梁诗以寄怀。明代。谢榛。闻君遥自楚天来,一到梁园见赋才。摇落旧曾悲屈宋,寂寥今复吊邹枚。黄河荡日寒声转,嵩岳连空远色开。何事弟兄俱谪宦,西风愁对菊花杯。
读酒徒传赠张子。明代。区大相。鼎鼎百年内,斯人始达生。沉酣寄天地,沾醉傲公卿。五岳移糟垒,三江洗玉觥。梅花澄宿酝,竹叶解朝醒。足了一生事,何论万古名。最宜看月上,难待是河清。北海樽罍满,东山丝管鸣。不能酬酒诰,秉烛也同倾。